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这项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特等奖教学成果,究竟好在哪?
2019-05-06 14:52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讴歌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 推动教育现代化跨越发展暨第5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将于2019年5月26日至28日在福州举办。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彰显应用推广效应,在第5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将继续举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专题报告会,邀请部分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作专题报告。

  众所周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的一项国家级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为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

  在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华中师范大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仅2项)。中国教育在线于高博会前,专访华中师范大学夏立新教授、李鸿飞教授,分享这项教学成果背后的故事。

  访谈实录

  中国教育在线:您参与建设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实践”教学成果获得了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项教学成果,有哪些特色与成效?

  答: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乃至教育现代化,是当下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应时代的需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形成教学成果“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简单讲是针对三个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采取八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果,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针对的问题:

  ①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对教学环境、内容、方法、评价等各方面的系统性重塑,构建信息时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②如何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既保证大规模教学的有序开展,又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资源,解决教学活动中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

  ③如何营造信息时代高校重视教学、崇尚创新的教学文化,形成善教、乐教的良好氛围等问题。

  二、改革的举措:

  一是创新理念,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顶层思想设计;

  二是重构环境,实现“云+端”一体化教学“三空间”深度融合;

  三是重修方案,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化和自主性地发展;

  四是变革过程,形成以数字化、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

  五是创新评价,形成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

  六是发展能力,加快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转型,重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七是营造文化,形成重视信息技术融合的“尊重教学、崇尚创新”的整体氛围;

  八是构建生态,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育人环境。

  三、取得的成果:

  取得教学理念重塑、教学资源重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改革、教学文化营造五个方面的成果。

  四、创新点

  1.体系创新:构建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

  2.实践创新:实现了教学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3.文化创新:营造出“重视教学、崇尚创新”的教学文化

  这一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如果说要有什么特色的话,我想,第一,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在战略上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作为校长工程,高度重视本科教学;

  第二,在体制层面,学校在体制上专门成立信息化办公室,落实信息化发展战略;第三,在操作层面,不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某些教育教学方法或内容,而是将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整体重构。

  从成效上看,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更应该从长远去观察。这项成果在五年多实践中,我们也能明显地发现,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连续五年提升,学生批判思考、合作、沟通、创新(4C)能力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3S)素养显著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资源配置效果显著。

  中国教育在线:“双一流”和“信息化”都是高等教育的热词,您如何看两者的关系?高校信息化建设如何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答:

  当今世界,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信息化作为重要战略性手段,对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一轮的高校办学的竞争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信息化战略如何助力“双一流建设”。学校如何通过建设高水平教育信息化,助力建设一流大学?助力建设一流学科?

  学校制订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与2030战略咨询报告,目标愿景确定为面向角色、以学为中心、连接一切的未来教育发展;建成面向校内外,以人为中心,虚实场景深度融合,教育资源发达整合,服务保障完善丰富,平台支撑强大稳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智慧大学;实现全面融合的高级智慧化形态,全面满足现代人的全面、自由、个性无限发展需求。

  分为两步走:第一阶段,实施135N 智慧校园行动计划,实现业务与数据融合贯通,全面提升智慧化应用水平;第二阶段,实施2030未来校园行动计划,达到未来现代化智慧大学水平。规划方案包括智慧教室项目、智慧宿舍项目、智慧实验室项目、智慧图书馆项目等。基础架构和应用整合工程包括未来大教学云平台、未来大教务云平台、个人大综合平台、财务管理平台升级、人事管理平台升级、档案管理平台升级、图书资源管理平台升级、设备管理平台升级项目等。

  对接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四固化”、四强化”与“四目标”,一核心:重构以人才质量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四固化: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评价方式、教学文化,四强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师能力、育人生态,四目标:自主(学生主体教育回归与坚守)、开放(协作开环教育生态形成与熏陶)、能力(能力先于知识的创新育人)、意义(学习意义与生活意义的社会价值形成)。

  另外还有科教研用的对接融合与螺旋提升,如数据驱动的“科技创新革命”,数据采集与治理,数据管理与开放,数据挖掘与呈现,数据保密与安全,数据驱动的跨学科协同科研活动。深综改背景下的管理服务体系创新等,包括治理结构与服务模式的重组与再造,数据治理,完成学校跨部门的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各单位全面展开数据挖掘利用工作。业务创新:根据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促进学校管理流程再造与重组,由量变到质变,推进学校组织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此外,注重信息化与国际化合力,双轮驱动与对标先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

  中国教育在线: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道路上,教育信息化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有哪些有益经验分享?

  答:

  信息技术作为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最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颠覆性创新和破框式重建,有效改变被工业革命异化了的同质化、标准化的传统教育体系,打造一个开放、复杂的新型现代教育系统,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的现代性,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涵,是方法、路径和工具。

  在这方面,华中师范大学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创新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信息化被提升到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战略高度,形成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新常态。学校信息化建设先后在学校“第十一届党代会”、“发展战略研讨会”、“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大会”、“教育信息化推进专项工作会议”、“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工作部署会议” 等学校发展的重大会议中得到具体的部署和落实。2016年,学校在信息化战略规划研制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华中师范大学未来智慧大学运行架构设计、业务框架设计和五大工程建设内容设计;研制了《华中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和《校园网运营服务模式改革方案》等系列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二是应用驱动,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深入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了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全校网络化、智能化集中控制,优化了教学环境;建设了云端一体化教学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数字化教学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学校依托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和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苏州、深圳、海南、咸安、恩施、崇阳、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建设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示范区,对接基础教育和精准扶贫,已形成在全国有显著影响的苏州模式、咸安模式和凉山模式等,信息化助力基础教育均衡成效显著。

  三是资源整合,加强科研信息化的创新与实践。学校利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优势学科力量,依托国家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研究平台,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开创性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表征和推进策略,为教学实践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牵头制定全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和发布了信息化教育领域的7项国际标准和3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研发了如基于多点触控的学习系统、微课录制系统、课程教学智能交互系统、图像识别智能跟踪系统、音频拾取及声音处理系统、教室智能集控系统,学情分析系统等并投入实际教学和教学服务工作中。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获批承建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工程实验室的承建为学校科研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提供了平台。

  四是优化治理,深化信息化在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IT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校园网出口万兆化升级和无线网络三期建设,建成基于VMware SDDC方案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部署高校云桌面平台;通过构建“大平台+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成综合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和移动终端平台等智慧校园基础性平台建设,完成了决策支持系统、“一张表”流程平台、OA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平台、站群管理平台、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系统等40多个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国际规范信息化运维体系和ITS中心,加强和提升校园网/有线电视、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运维;修订并发布《华中师范大学数据管理办法》,初步完成学校关键领域的数据清理。这些有效促进了学校从经验型管理向智慧型、科学型管理转变,从职能型向流程型组织转变,对拓展办学时空、助力国际化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透明治理,提升了学校依法治校水平。

  五是文化支撑,浓厚信息化文化氛围。学校通过举办 “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信息化主题论坛”、“移动校园平台新闻发布会”、“微课堂虚拟体验推广”、“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教育管理信息化调研座谈会”、“信息系统管理员培训会”、“信息化自主科研立项”等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工作任务及活动,加强了学校信息化文化基因的培育,浓厚了学校信息化文化氛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美誉度、彰显度大大提升。

  2017年7月,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推荐单位,教育部专家组对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了现场抽查、复审,被教育部复审专家组评定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学校”并推荐为“国家案例”。

  中国教育在线:能否用一两句话简要描述,您心中的“智慧校园”应是什么样的?

  答:

  智慧校园,就是要充分实现教师的精准教、学生的精准学,智慧创新引领校园建设,智慧校园提供智慧教育。

  5月27日,第5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专题报告会将如约而至。报告会将围绕获奖成果的推介与应用,总结可复制性经验,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教育信息技术融合、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报名方式

  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www.hie.edu.cn)或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官网(www.heexpochina.com)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在线报名注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12-01 17:12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1-09-19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