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兰州大学
2019-06-17 10:4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兰州大学,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一、兰州大学基本情况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45.298亩,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下设37个教学系部,有100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二、兰州大学排名情况

  在USNews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入围高校130所。其中兰州大学世界排名520,位居中国大陆大学中第33名。

  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共有40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其中兰州大学世界排名第601-650位,位列中国大陆大学30—31位。

  2018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51所大学上榜,兰州大学世界排名301—400,位列中国大学24—35位。  

  三、兰州大学优势学科

  1)世界一流学科入选情况

  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兰州大学的“草学”被评为A+,“生态学”被评为A。此外还有8个B+类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4个B类学科(中国史、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6个B-类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大气科学、基础医学)。

  3)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2018年11月,科睿唯安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ESI中,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四、兰州大学生源质量

  根据《兰州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兰州大学本科招生录取4886人;招生类型多元化,有16个招生类型,其中普通一批占71.49%,其他类型占28.51%;来自西部省区生源占49.24%,农村生源占40.71%;甘肃省生源占24.76%。

  2018年,从录取线高出重点线分值统计来看:文科有20个省份录取线超重点线50分及以上;理科14个省份录取线超重点线100分及以上。在甘肃省文科录取最低分为552分,超出重点线50分;理科录取最低分为565分,超出重点线82分。

  以下是中国教育在线整理的兰州大学2018年在各地录取最低分数线及对应位次,供考生参考。

 

  五、大学本科毕业生情况

  1)201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

  兰州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有4473人,毕业去向以升学为主,其中国内升学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7.63%;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5.57%。另外,单位就业人数占比41.13%,未就业人数占13.32%,灵活就业占比2.26%。

  2)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

  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是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兰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保持在40%左右,近年来稳中有增。

  3)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

  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仍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其中到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2.98%;到国企工作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8.54%。

  4)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情况

  从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2018年兰州大学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中,有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

  注:本文图表数据由中国教育在线整理并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表中数据由手工整理,如有纰漏,请以各校招生网及各地考试院公布的信息为准。 

  参考文献 

  兰州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2017-2018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