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杯百强作品:《民族文化的摆渡人》
《民族文化的摆渡人》
先生站在波浪中颠簸的小舟上,悲悯地望着看似安适的人们在泡沫文化中愈渐迷醉。他们一味追逐都市之中的霓虹闪烁,而不愿踏上急湍中颠簸的小舟,渡回对面式微的故乡。
夕阳已慢慢落山了,最后一抹余晖洒落在山的那一头。尽管屡次受挫,但先生不愿放弃。他又紧紧攥住过路人的衣角,想将他们拽上船,而惊恐的路人却如惊弓之鸟一般挣扎着,猛然一踉跄,失足摔在地上,谩骂的话音里满是不解。先生呆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无奈于游子的内心已成了一扇紧锁的门,他尽其所有,却无法叩开。
冷清的沙洲上,零零星星生着几丛枯草。视线之内仅是一艘憔悴的船儿,以及倚着他的寂寞的桨。先生眺望对岸,惘然的目光穿过千重浪花,落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昔日故乡的景色,故人的音容笑貌,再到如今家园零落的姿态,通通涌入他的脑海。倏忽间,一股信念从他心中涌出:纵使他不被理解,他也不能放弃!于是,先生执起笔,或用画作,或以文字,渴望将记忆中文化故乡的一角刻在远行人的心中。一段段尘封的记忆,伴随着一副副生动的画面而缓缓揭开——
榉树的青葱中,皖南古村、粉墙黛瓦,映入眼帘。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添一份青翠朦胧。房屋多是傍水的,金黄的池面映着正在劳作的妇女的影子。院落的一角有小孩子落下的绣球,一条老狗趴在一旁守候。再放眼望去,远处幽深的大山中,好像还能听得到男人收拾好刚打的柴火,穿过林子回家的窸窣声……
先生的画作展现的家就像一道光,透过门缝,洒落在游子的内心,掀起一阵涟漪。他们想要更接近这光芒的所在,于是翻动起那本被丢在一旁的新书,又一个往昔的碎片浮现在脑海。
霞光的照耀下,远行的渔船缓缓归来,乘着收获的喜悦,连着饭桌上阵阵欢声,有时伴着孩子被母亲轻声斥责的声音,是如此温暖。又有夜晚的漫天星河倒映在池中,月亮不再变得遥远。数不清的星宿,在姥姥生动的讲述中,变化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神话……
先生的文字,幻化成灵动的音符,唱出了一曲曲牧歌,唤醒了尘封的记忆。
曾经他们也幸福过。山林里,有他们的欢笑;溪水旁,有他们的歌声。长大后,为了生活更美好,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了都市。而横在他们面前的,却是城市密集的钢筋水泥、两点一线的忙碌生活和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们一味告诫自己,今日之辛苦,就是为了明日之幸福。可是,当生活逐渐奢华起来时,无尽的失落犹如一记重锤,重重地砸在他们的心口,令他们疼痛不已。一直以来埋藏在心底的孤独感骤然升起,他们茫然地望着星空,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感到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却怎么也捕捉不到。
握在手中的铁筷铜匙,忽然变得冰冷难堪。他们想起老家的木碗,以及制作那木碗时父亲佝偻的背影。一起一伏间伴随着咚咚的凿木声,点点刨花飞溅,撒在父亲的额上、肩上、空气里。轻触身上的锦衣,眼前只有华丽的色彩,却少了温度,脑海中闪过陪伴母亲熬过无数艰难岁月的织机。或许那古物早已结满蛛网,曾经融进心血的一针一线,亦已断裂不复寻得,但牢固地停留在生命一角;耳边响起的摇滚乐,都不及奶奶哼的一曲民谣。那歌声的婉转流动,承载着来自远方的思念与牵挂。伫立在那一座座古楼前,不由得吟起古人的诗词歌赋,是何等的畅意抒怀;虔诚地祭拜祖宗祠堂,怀揣对先贤神圣的尊敬与景仰,以及无数美好的追求……
人们常说,慢一点,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游子这一驻足,反思,终于明白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纵使赢得了整个世界,灵魂已在千里之外,唯有家的温暖,才能勾起内心深处的琴弦,心灵得以安放。先生的画与文字中,还埋藏着更多更多,然而游子已无暇去回忆,因着他们的双眼已噙满泪水,模糊了视线。
先生望着苏醒的游子,心中亦有万般感慨翻涌升腾,于是扣舷而歌,款款唱道:“人间不将往事存,且向故里深巷寻;翻新泥屋认老瓦,破败石径猜旧痕。窗前还是那般影,井中依然这片云;唯有时光疏忽去,后辈一片皆成人。”
歌声仿佛在规劝着:他们一直所追求的仿佛只是浪花溅起的泡沫,一刻也不能停留。而民族文化所承载的宝贵记忆,才永远熠熠生辉。
先生的小船,这一次载满了回家的人儿。
在尘埃中挽回过去,在微光中孕育新生。为民族文化而竭力,为唤醒人们而向前,不到彼岸,一刻不停。这,也许就是摆渡人的坚守吧。
作者:杨幸琪 所在学校:中山纪念中学 指导老师:曾贵柳
本文系“摆渡人”杯全国高中生征文大赛百强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