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摆渡人”杯百强作品:《纪念》
2020-05-04 17:23
中国教育在线
《纪念》
  九岁之差,为吾师表,渡吾心神,摆吾魂魄。——题记
  那年初见,眼前之人,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自觉世上再不会有这般丑陋之人。
  对这个年长九岁的“糟老头子”,以吾自信率真的性格,定不会将其放在眼里,因而时常顶撞冒犯,怎料这“糟老头子”学富五车,用其“仁义礼智信”精准出击,砸在心口最柔软的地方——仁君,又何尝不是底层农民所渴望的呢?一束脩,一跪拜,一声恩师,即是一生。
  鲁定公十三年,吾随师去鲁,沂水清波濯吾缨,浩歌一曲伊人行。谁曾想,这一行,便是十四载。“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他凝望着汩汩沂水,山峦间的烂漫春花,终是眼眶微红,泪水模糊了视线。
  此行,吾将之命名为——寻找。寻找一次被认可的机会,寻找往昔孤独清高的自己,寻找一片合适的沃土重建文化家园,寻找一个影子,一个昔日繁荣安定的影子——东周。
  逾数日,适卫。卫与鲁素来交好,且卫灵公执政时,用人得当,国泰民安,我想这便是老师选择卫国的首要原因吧。“庶矣哉。”他掀开车帘,眯着眼眸,嘴角上扬,眼底溢出惊奇与希望。卫灵公盛情款待,悉心聆听,甚至给予老师卿之禄的厚待。然而一位以礼服人,一位重武轻文,夫子的礼乐之学,又如何打动这位只问战阵之事的君王呢?
  本以为夫子会因此阴郁低沉,却未料他脱口一句“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知。”捻了捻胡须,释然一笑。他似乎变了,不再是印象中那个古板的“糟老头”,而是一个与弟子们打趣,愿意以身试教的兄长。又或许他并没改变,变的是吾之心性,似乎又与彼岸的答案更接近了些。
  吾等去卫,途径匡,而匡人的围追堵截,霎时让弟子们乱了阵脚。“夫子!何如?”吾手持长剑,正欲决一死战。“由!不可!”他呵斥道,“天之来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世界吻我以痛,我将报之以歌。即使受到生命威胁,却仍坚守着大德底线,渡之以斯文,对于脚下的乌合之众不屑一顾,这是何等自信坦荡之人!
  由夏转冬,由严寒转至酷暑,由卫至宋,由宋至齐、郑、晋、陈,路途遥远辗转,一如夫子的讲学之路。
  在此次由陈去楚的路上,荒无人烟,风餐露宿。“君子亦有穷乎?”我钻到夫子的帐篷里,想必定是灰头土脸,满脸委屈——这是我第一次,对崇尚的信仰产生了怀疑。而他,依旧正襟危坐,讲诵弦歌,抚琴吟唱:“君子固穷。小人穷,私滥矣。”
  有时信仰的崩塌似乎只需要一句自嘲而残酷的话语。世上之事,有得必有失,高尚的人格与下流的成功,他并没有告诉我该如何抉择,但既然师从孔夫子,选择何者岂不是一目了然?——这恐怕是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那年,蒙受着公伯寮言于季孙氏的诽谤之词,悲愤欲绝,是夫子一句“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费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教我宽容大度,平静待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绪飞舞,眼前是一片刀枪剑戟,硝烟弥漫,耳边是阵阵马蹄达达,刀剑锵锵。站在包围圈的中央,似有无数利刃从四周飞来,万剑穿心。我想起方才“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骁勇,也是得了老师的一部分皮毛吧,来这世上走一遭,遇上这么个“糟老头子”,似乎感觉也不差。
  我想起夫子翻飞的粗布衣角,也曾时常拂过我的课桌,他一手执书,一手背在身后,踱步时木屐与地面摩擦出浑厚的声响。“仁、义、忠、信、礼”不知不觉陪我走完了一生,教我从一个鲁莽任性的凡夫俗子,摆渡成一位为忠义誓死拼搏的勇士。
  “君子死而冠不免。”您说,不管遇上何种险境,姿态端庄,坦然自若,方才称得上君子;昂首挺胸,巍然不倒,方才配得上气节。
  之后,满目疮痍······
  如果有来世,我愿再做一次您的弟子。
  如果有来世,我想再抢一次您的话,听一次您唤我“子路”。
  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亲口告诉您,您的大道,已摆渡了千秋万代。
  作者:孙安心 所在学校:江苏省宜兴中学
  本文系“摆渡人”杯全国高中生征文大赛百强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06 08:33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04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