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摆渡人”杯获奖作品:《摆渡人》
2020-05-04 17:11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祝一丹

  主题:记叙作者对一位语文老师的细碎观察,体现她对青春、对生活的理解如何影响着作者,表达作者对老师的爱慕,对其诗意生命形态的向往。

  正文:

摆渡人

  在那些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时光里,她自彼岸荡桨而来,将我们渡到彼岸去。我们围到她身畔,然后知道在彼处有一个明媚的春天。

  还有什么比一身花香更能说明人间春色呢。

  犹记得第一次听她说自己的年纪,打心底觉得不真实,毕竟从时间之外的任何一个视角看去,她都是年轻一词最无缺憾的诠释。

  她立在那里,便是夏荷一支,不经意的一行一止里都是江南的烟雨。一双很生动的眼睛总是莹莹地亮着,像初长成的少女盈满活泼泼的诗情,哪怕眼角蓄的细纹,也像玉兰花瓣上细腻的脉络。

  大概她是一处太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连光阴的湍流也在她身畔打起旋儿了。

  然而全然可以独立于光阴的她,对自己的年纪丝毫不避讳。不过这大概也没什么可意外,毕竟像她这样温柔的人,对生活的任何试探都是不带锋芒地微笑着。

  有一次她敛了容,说自己要“认真地变老”,我看着她,便意识到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变老”而是“认真”。只要认真活在当下,便总是三月春花渐次醒转,年华迢迢无人老去。她将永远是此时此刻的她,我们也可以永远是此时此刻的我们。

  这样想着,阳光也像骤然明朗几分,把目力能及的时光都注满了干干净净的热情与欢喜。案上的纸笔,也被映照得清晰。我决定与生命的每个时段握手言欢,既是十五六岁,便不装作不懂得十五六岁的意味,既有书卷塞在手里,便稳稳地执了向光亮处诵去。晨曦里暮色里的每一句“诗酒趁年华”,都是告诉自己诗不忘酒不罄年华便不凋,此刻积淀的每一缕青春气息,都可以并且将会伏脉千里。

  她就这样将我们摆渡到岁月深处去。我知道今日携着笑音的桨声,会长久地起落在每一个春天里。

  她有时会不无骄傲地炫耀,说我们某某老师当年也是她的学生呢。这不假,学校里有许多老师是在她眼里长成的,比如我们的班主任。

  “你们x老师年轻的时候很受同学喜欢的,男同学踢球看到她就踢得特别卖力。真的。

  “她从楼下走过,二楼的同学都趴在栏杆上喊x老师,等到她抬头看了又藏到栏杆下面。真的,就是这样的。”

  往日不苟言笑的班主任每次提到她就忍不住地笑,笑得朴实又恳切,惟恐听众不相信的模样。而坐在底下的大家辛苦地憋笑又憋不住,心想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现在的我们也很喜欢她啊。这一瞬间教室里所有人仿佛变成没有隔膜的“我们”,“我们”遇见同一个喜欢的人,度过同一段欢喜的青春,一起因为太喜欢太欢喜而不得不笑出来。

  大概在由她摆渡的时空里,每个人都少年多语笑。

  就是常说自己是“一个理科生”不懂享受生活的班主任,也从未被生活炼得油腻,学吉他踢足球分明活得生气盎然的样子。朋友圈的照片里,他与队友站在球场的领奖台上挥舞着手,目光炯炯有着横冲直撞的激情与锐气,烧着青春的大火。

  与她相处久了渐渐发现,这世界之所以能浸润出一个花样的她,是因为她愿意用温柔的目光浸润世界的琐碎细节。

  她喜欢“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她喜欢有声有色的人间烟火。不仅喜欢,还在这烟火蒸腾里点起一支袅袅的香,于是烟火更加温存而且多出一些优美来。

  假期里她建一个阅读群,在群里分享各样的好文字,也分享各样的生活掠影。(阅读到底不仅仅是读书,每一阵微酡的晚风都是好诗好故事。)她拍一枝正慢慢膨胀的玉兰,或者一炉正慢慢膨胀的蛋糕。她为我们辨别玫瑰和月季,和我们分享喜欢的歌曲。疫情期间独自去学校开网课,她拍下几张教学楼下的樱花,于是在我们眼里,久别的学校开成一树深浅色的粉云。

  她用她的目光渡我们去,渡到哪里哪里就是活色生香的美丽。

  于是曾以为生活有着灰暗真相的我,也发觉一草一木里埋藏了缤纷的笔触,发觉未经矫饰未经过滤的日子也时时处处可以动心。夜坐可以听风,昼眠可以听雨,上着网课也有鸟儿在背景声里啼鸣。冬天望着窗外堆挤起来的云,也能痴想出团团簇簇的花朵涌到自己怀里。

  所谓“大隐隐于市”,并不需要多么潇洒超脱、多么深沉冷峻,偶尔于熙熙而来攘攘而往中渡到江心,唤起一天明月,亦不失为一种通透的诠释。这是她教给我们的道理。

  某一次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们,“你们说晚上没有星星,你们晚上到底看星星么?”我们急着说看啊看啊。但在那之后,天空变成了我们更加在意的天空。这几乎是对天空的重新发现,以及对生活的重新发现——原来生活总是充满惊喜,因为我们行走在时刻演绎着惊喜的穹顶之下。

  还记得第一次在下晚自修后仰望天空的心情:晚上九点半远离市中心的校园里,夜空清澈得透明,像一张疏疏的网过滤掉所有笨拙的喧嚣与忧虑。颈椎上肩胛上那些沉重的东西倏地变轻了,变轻然后轻轻地落下,落下一地原来是生活的霜。她吟过的属于夜晚的诗,在清风朗月中声渐抑扬,自我融成疏雨滴落梧桐,融成流萤渡向高阁,融成月华流向墨色的屋瓦——融成河里微小但自由的一滴,在这浮着星星月亮的、她与我们泛舟其上的夜色的河里。

  从此有心爱良夜,明月再不下心楼。

  照彻大千清似水的,亦曾照彻你我如微尘。

  不仅仅是夜空,她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夜晚。

  夜晚应该属于思考和想象。

  假期的无数个深夜,她在阅读群里点亮炉火,火光摇曳向着文字和思想。于是夜幕有了丰蕴的层次。于是每一寸光影皆可涵泳。

  还记得第一场“围炉夜话”是她请我们看了《美丽人生》之后。在她的提议下我们开始温习这部电影,凝望不曾关注过的历史罅隙。往日电影散场后无端的落寞、无处安放的遐想,终于找到流向而不至于淤积为死水;深深浅浅的思考里,我们感觉到一种别样的热闹。这种热闹不是声浪嘈嘈的片刻狂欢而是细水长流的暖意,在这种热闹中,孤独才真正地遁去。

  思绪漫游于灯下,像投入水中的一粒钠,画出蜿蜒亮线将夜色编织成锦。这条亮线闪闪烁烁不断延长,连缀很多个沉入幻梦深处的夜,在那些夜里,灵魂的负重被一丝一缕地抽离,我们栖息的桌子飘向麦地,我们安坐的灯火涌向繁星。

  她让我们明白,知识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只有以清风朗月为向往,才会有信念颠簸于沧浪。

  是的,她希望她船上的客人都能安安稳稳地渡去,但她并不把客人缚在船上。

  她曾经说,自己骨子里是悲观主义的,从不奢望以一己之力改变我们未来的走向。她为我们做的一切是由于教师的责任,责任尽了,要向哪里去便向那里去。

  在某种程度上确是这样:被主人荒废的田亩她不会代为耕耘,痛心疾首的批评与倾尽心力的劝导在她身上是看不到的。我们习惯的与她相处的方式,总是她笑着或我们笑着或我们心照不宣地一起笑着。锐利和蛮力从来都是被排斥的。若蒙踏雪而来,她必扫花以待;若无访诣之意,亦不空蓄盛情。

  她知道怎样成就一段快意旅程。客人的心和摆渡人的心都轻轻松松活泼泼的,才能无所羁绊地逐东山明月去。

  不过,我眼里的她更是“眼极冷而心肠极热”啊。就像她一面总是说着“你们的草都要干死了”,一面总是为那些枯黄的绿萝浇水——当她说着“责任”,这个词里有很多情。这些情让责任不断延伸,延伸到能够包容我们所有撒野步伐的地方。

  她为我们选的写作本子,封面是北冥的鲲鹏。她说这有着寓意,希望我们懂得。

  她告诉倔强的少年她会转身就走,但一步回首二步回首。总是不忍心说“堕河而死,将奈公何”,总是调转船头告诉溺水的人,我有渡船,我渡公去。

  既已萍水相逢,便要在别离前一同阅尽了彼岸风景才好。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在那些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时光里,她自彼岸荡桨而来,将我们渡到彼岸去。

  我们的彼岸,也是她的彼岸。

 

  作者:祝一丹  所在学校:绍兴一中  指导老师:洪波

  本文系“摆渡人”杯全国高中生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06 08:33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04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