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打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之基——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论坛在青岛召开
2021-05-24 10:0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5月21日,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论坛在青岛顺利召开。作为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本次论坛围绕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有效机制等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分享育人经验,探索贯通协同新途径,推进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中学的专家学者教师等近200人参会。

论坛现场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要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建成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当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致辞中指出,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人才,特别是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还面临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挑战,当下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有没有创新的人才,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建设科技强国,能不能立于世界之林。所以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目前很重要的任务。他强调,创新人才不是个别人的创新,而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全体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要因材施教,培养一批“英才”。对于有天赋的孩子,我们要尽早发现,加以培养,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超常儿童”的教育并不等于是拔苗助长。顾明远建议,在基础教育当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在致辞中表示,在目前的新形势之下,如何建立或重塑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渠道,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长、招生办主任王秋旺为论坛致辞。他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全方位打压的背景之下,创新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共同坐下来,为国选才,为党育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宗旨目标。

  他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省份已经进入到新高考改革的行列当中,今年已经到14个省市,新高考改革也是在探索如何改变传统的高考选拔模式,以选拔优秀的高中人才,大中衔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素质的培养。

  王秋旺介绍,西安交大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努力探索着。西安交大有一张名片是西安交大少年班,从1985年到现在,30多年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我们发现少年班的培养还是很好的模式,包括以钱学森学长命名的钱学森书院、钱学森学院等等,都是一些新探索模式。去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目的也是在数理化基础学科里,培养一批有志向、有天赋、有兴趣的优秀学子,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变化,为我们未来培养更多解决卡脖子技术这样的人才提供帮助”。

赵继

  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作题为《工程教育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未来的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思维和能力?赵继谈到了五种思维要求和五种能力。思维方面,第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够集中思想,孵化新想法,在意识觉知中阐明,并且能够进行验证。第二是系统性思维,面对复杂系统、模糊系统和多种技术集成的系统,要能够通过关联性分析、预测性的出现,实现整体的目标。第三是批判性思维;第四是分析与数据思维;第五是人文思维。能力方面,赵继提到自主学习能力、制造与创新能力、实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态度和技能。

  赵继认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或者是拔尖人才必须能够在协作、跨学科、跨文化的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成为一种新型工程师,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型工程师。“他们有广博的知识、技能,坚实的科学和工程的背景,有强烈的社会担当责任和激情。”

林建华

  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作主题为《教育的核心是解放心智》的报告。林建华谈到,“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人才培养,现在我们老讲创新、拔尖,有一句古话叫拔苗助长,很多东西不是拔出来的,人是有自己的内在潜力、内在的求知欲望。”他表示,其实教育应该做的是释放、引导,让学生的创造潜力真正释放出来,这是教育很本质的东西。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其实教育的核心是解放人的心智、释放人的潜力,或者是激发人的潜力,让他真正成为有创造性、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可能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熊思东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作题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如何贯?何能通?》的报告。他讲到,贯通式的培养就是希望打破消除学段的培养界限,来融合不同学科的基础,最后引领未来学科的开放性、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这是贯通式人才培养的定义。他认为,贯通式培养是完整育人过程,不是“短驳车”“快捷车”。为什么要做贯通式培养?一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起点,另一个就是解决人才培养的知识割裂问题。他强调,贯通式培养有助于将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真正培养成才,有助于发现拥有特别天赋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的报告主题为《对我国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的反思》,陈志文认为,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资优学生培养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尊重个体差异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考虑拔尖人才培养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政策制定。他建议,建立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系统性、贯通性的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制度,鼓励一流大学与中学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贯通培养,面向资优中学生开展先修课程与“英才计划”。

蔡爱民

  南昌二中校长蔡爱民作主题为《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几点思考》的报告。蔡爱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是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个奠基阶段,因此,高中应该要有所作为。他用“ 早期发现、精心呵护、科学引导”12个字来概括基础教育阶段在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方面的主要任务。他指出,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既有关注又有发现,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拔尖创新人才苗子的贯通培养,既要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水准,更要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爱国的拔尖创新人才。

庆群

  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庆群的报告主题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在中学的实践与探索》。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中学和大学要传好接力棒,对此,中学能做哪些工作?庆群认为,首先要做发觉优秀学子,涵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其次要做汇聚一流师资,强化大学中学衔接培养的“推进器”。同时,还要建设优质课程,奠定大学中学衔接的“攀登梯”。

  庆群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关注到学生本身的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需要有更个性化的教育,要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必须依靠老师。她介绍,为完成这样的转变,西安市铁一中学号召老师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形态,让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状态,让反思成为教学的常态。通过教研内容的专题化、教研形式的多样化、教研实践具体化和总结交流规模化,调动大家从事教研,以教研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育人本位的转变。

孙先亮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作主题为《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高地》的报告。孙先亮认为,分数和素质教育之间,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思维能力。解决成绩的学习问题,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青岛二中在实践中去创新,让孩子去做科技创新活动,做任务驱动下的比赛活动,做课题研究活动,这些问题要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未知问题,他的思维就要快速地去运行,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创新能力。最终会发现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高考问题时完全不一样,这是系统教育的有益之处。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长、招生办主任王秋旺带来题为《「生养」相长,助你腾飞——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加减乘除」》的报告。在本科培养方面怎样营造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空间?王秋旺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加减乘除法。加法主要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本校培养和国内外交流培养进行,减法则是实行大类招生、取消转专业限制,给学生更灵活的成长空间。乘法体现在四位一体的教育质量观,跨专业的修读课程学分,辅修、双学位培养,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考量校、院、系三级专业建设的组织框架等方面。除法指的是挤掉水课,打造金课,评价上把“软”的部分除掉。

  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国药励展承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23 08:18
拔尖创新人才.png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10 15:08
bjrc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22 09:14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5-21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