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寄语毕业生:勇担大任 做民族复兴的圆梦人
2021-06-21 16:55
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6月21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光谷体育馆举行。校长李元元在典礼上发表了以“勇担大任做民族复兴的圆梦人”为题的毕业致词。以下为讲话全文:

勇担大任 做民族复兴的圆梦人

——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李元元

2021年6月21日

  亲爱的2021届本科生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校友、家长代表,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同学们毕业的光荣时刻。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邵新宇书记和全体校领导,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家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出席毕业典礼的校友代表和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岁月匆匆,往事如歌。同学们,四年青葱时光,你们每个人都在华中大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教学楼里的孜孜不倦、图书馆里的潜心学习、实验室里的精益求精,你们的好学上进让“学在华中大、学医在同济”的品牌更加响亮;创新赛事中的智慧碰撞、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文艺汇演中的才艺尽显,你们的精神气质让文化素质教育的旗帜更加鲜艳;抗疫大考中的挺身而出、扶贫一线中的身体力行、基层实践中的知行合一,你们的勇毅笃行印证了华中大学子的为民情怀!伴着你们前行的脚步,近年来校园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整治后的湖溪河水清岸绿,东西校区朵朵葵花向阳盛开,师生服务中心便捷舒心,新光电、电气等大楼拔地而起……或许这些都是你们四年留下的难忘回忆!

  同学们,你们筑梦青春、茁壮成长的经历,也给华中大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汇聚成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力量。四年来,你们砥砺前行,积极践行“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你们当中,有坚持“党旗领航、责任以行”的胡吉伟党支部,20年接力传承胡吉伟精神;有全员保研本校的电信学院标兵寝室,四年同心同行执着奋进,累计获得70余项荣誉;有用镜头定格青春、续写梦想的毕业电影剧组,十年原创留住大学回忆。你们当中,能源学院维吾尔族艾克帕尔同学携笔从戎,在海拔6000多米的中印边境留下了他戍边卫国的足迹;公管学院简新月同学热心公益,把爱和中华文化播撒到尼泊尔贫困孩子的心里;土木学院许杰源同学捐赠造血干细胞,为绝症患者延续生命;机械学院马加冀、电气学院姚雅涵、环境学院孙浩铭等同学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大赛中斩获最高荣誉;化学学院郭琪等同学重走长征路,改编的说唱歌曲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你们当中,2000多名同学大学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使命;49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即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服务基层;3800多名同学将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更强的创新能力。同学们,我为你们的努力和成绩由衷喝彩!正是你们的拼搏进取、成长进步让华中大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同学们,在你们收获成长的这些年,学校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双一流”建设蹄疾步稳。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5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批支撑引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学科、新学院、新专业相继成立,学校的蓬勃发展,你们都是参与者。测得国际最精确万有引力常数、创造脉冲平顶磁场强度世界纪录、研制成功全球首台全数字PET样机,“十三五”期间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学校的重大突破,你们都是见证者。举全校之力开展精准扶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发挥学科优势抗击新冠疫情,为武汉、湖北、全国乃至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学校的突出成绩,你们都是贡献者。

  同学们,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一流,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从学校的巨大进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的不断崛起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认清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努力在拼搏进取中谱写青春的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学们,你们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度重合。能够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你们何其幸运。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希望你们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作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同学们,希望你们立大志,努力做胸怀家国的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只有志存高远,青春岁月才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少年时立志学医解除千万人的病痛,留德学成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回到祖国,开创了中国外科手术多个第一。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志在探索国家富强之路,放弃联合国工作邀请和哈佛大学任教机会,为中国发展经济学奠基。时代楷模黄群校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同学们,读书人向来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家事国事天下事。虽然你们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都应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努力做志存高远、胸怀家国的奋斗者。

  同学们,希望你们明大德,努力做崇德修身的奉献者。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成才,立德为先,既要立严于律己的私德,也要立为民造福的公德,更要立爱党爱国的大德。已有60多年党龄、70多年教龄、96岁高龄的“钢铁院士”崔崑教授一生勤勉,一件衬衣穿30年,却缴纳百万元特殊党费抗击新冠疫情,捐资助学千万元。校友吴孟超院士生前披肝沥胆,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96岁仍坚守在手术台上“驮病人过河”。去年武汉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学校11所附属医院3万4千余名医护人员尽锐出战、舍生忘死、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品德!

  同学们,人而无德,行之不远。立德修身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该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希望你们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更有品德、更有品质、更有品位的人生,努力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者。

  同学们,希望你们成大才,努力做追求卓越的开拓者。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华中科技大学大功率激光加工团队经过十几年科研攻关, 在汽车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国外40多年的垄断,研发的车身激光生产线达到全球最高水平。校友企业海康威视20年来坚持创新,视频监控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年轻校友频频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华科系”创客群星闪耀;一大批优秀校友活跃在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智能制造、芯片研发、5G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同学们,青春是人生之春,也是创新之源。你们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不断在学习工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努力做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开拓者。

  同学们,希望你们担大任,努力做民族复兴的圆梦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力奋斗,勇担时代重任,奉献智慧和力量。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科几十年来自强不息,勇挑“国之重担”,产生了7位院士,一批批重大成果服务国家和人民,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同济师生始终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战胜血吸虫病、防治非典疫情、救护震区伤员、抗击新冠疫情,在国家有危难、人民有需要之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断创造出拯救人民生命的奇迹。附属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危难时刻坚守疫情“风暴眼”,步履蹒跚与病魔竞速,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不惧生死为生命护航,被国家授予“人民英雄”称号!

  同学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中国梦的实现呼唤青年一代的担当,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全靠奋斗来。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生产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敢闯敢干,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努力做民族复兴的圆梦者。

  喻园情深可追忆,年年花开待君归。同学们,你们永远是母校的学子,无论你们身在何方,无论你们处于逆境或顺境,母校永远都是你们温暖的港湾,永远都是你们倚靠的精神家园!今天你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一定会以你们为傲!愿你们拥有灿烂的前程,愿你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

  祝同学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再见了,同学们,再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5-20 09:42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5-06 10:13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4-2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