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北京论坛(2020)全球健康分论坛暨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成立庆典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庆典现场
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闵维方,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周其仁,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首任院长、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刘国恩,以及北京大学和兄弟院校的杰出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出席此次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陈冯富珍,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哈佛大学卫生经济学讲席教授萧庆伦,杜克大学讲席教授、美国FDA前任局长马克·麦克莱伦(Mark McClellan),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JL Murray)等嘉宾通过视频连线致辞和演讲。庆典仪式由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大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主持。
乔杰主持
庆典现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暴发,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全球健康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全球健康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加强全球健康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升全球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贡献力量。北京大学在已有的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以及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学科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力量成立了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这不仅是新冠疫情形势下的迫切需要,也是北京大学服务国家外交和健康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北京大学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求,其意义具有空前的及时性、深远性和重要性。
庆典之后,北京论坛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健康与人类发展”的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全球顶尖学者和思想领袖云集此次论坛,从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国际外交等多学科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国际学者高度赞赏了中国参与全球健康与发展治理的积极意义。
研讨会现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澎湃新闻、《中国科学报》、网易、新浪、凤凰、搜狐等多家媒体和平台对此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
詹启敏致辞
成立庆典上,詹启敏宣读北京大学关于成立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的决定。他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北京大学成立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旨在更好地融汇公共卫生、经济管理、国际关系等相关学科资源,为打造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北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陈竺在视频致辞中对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成立北大全球健康研究院是北大面向全球化大趋势和国家对外发展重大需求,培养未来引领全球健康研究和国际治理高层次人才迈出的重要一步,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和担当。
陈竺视频致辞
作为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中方主席,韩启德表示,成立研究院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期待研究院成为旗舰式枢纽型机构,依托北大优势,在健康研究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为人类健康与全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韩启德致辞
作为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外方主席,萧庆伦强调,研究院关注健康与发展命题,要以国际合作为前提,以经济、公共卫生、国际关系为主要支柱,依托北京大学跨学科优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院。
萧庆伦致辞
任明辉表示,健康是发展问题,是政治选择,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球合作。世卫组织期待与研究院,以及各界同仁共同合作。
任明辉致辞
马克·麦克莱伦(Mark McClellan)在视频连线致辞中呼吁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全球合作,降低未来全球大流病的风险和影响,期待研究院作出杰出贡献,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马克·麦克莱伦致辞
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JL Murray)提出,全球卫生健康应反思安全指标、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等五个方面,同时提醒要为未来数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做好准备。
克里斯托弗·默里致辞
陈冯富珍期待研究院推动中国在全球健康发展中起到更大作用,加强国内外机构紧密合作,持续人才发展投入,促进创新和研究技术转化,建立共同学习和协作的机制。
陈冯富珍致辞
刘国恩表示,研究院的起航是北大学者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未来发展要更为紧密地依靠和发挥北大现有交叉学科的关键作用,同时不断提高研究团队的科研实力和全球视野,为人类健康发展更好地贡献中国学者的智慧。
刘国恩致辞
致辞环节之后,韩启德为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首任院长刘国恩教授颁发院长聘书。邱水平为詹启敏院士颁发研究院理事会主席聘书。郝平分别为两位首任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和秦雪征教授颁发副院长聘书。
颁发聘书
主旨演讲由研究院副院长秦雪征教授主持,中美两国7位世界级顶尖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
秦雪征主持
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良好的健康体系先要提高人们的收入,必须要市场和国家同心协力,才能提高人类福祉,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林毅夫作主旨演讲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在其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冠疫情给世界造成巨大影响,重新定义了历史。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之内共同协作,像当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那样暂时搁置分歧,携手应对危机。他强调,在全球合作中,中美两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中美两国应基于本国国民的健康福祉和整个人类的福祉,搁置分歧,携手应对危机,历史将会见证,没有比中美合作应对挑战更重要的事情了。
劳伦斯·萨默斯作主旨演讲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事务前校长曹文凯(Victor J. Dzau)指出,新冠疫情暴露了人类应对大流行病准备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从领导力、居民参与、灵活的系统、全球治理、持续投资等层面展开行动,尤其是加强中美两国之间的联合协作。
曹文凯作主旨演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领导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表示,中国和亚太地区在疫情防控方面,特别是非药物治疗措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全球抗疫行动中,中国可以分享经济、技术、物流等方面的重要经验。他期待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展示出全球领导力。他对美国新政府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充满期待。
杰弗里·萨克斯作主旨演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分享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和中国对全球卫生系统的参与经历,提出合作、竞争、交流、协调的4C原则,强调公众健康是经济、社会等其他一切方面的基础。
高福作主旨演讲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史蒂夫·奥林斯(Steve Orlins)认为,即使中美双方关系遭遇了困难,也并不能够阻止美中之间在抗击疫情救助生命方面的合作。新冠疫情是巨大的悲剧,但未必是最后的疫情或最严重的疫情,全球必须协作起来。
史蒂夫·奥林斯作主旨演讲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全球健康研究所讲席教授、疾病控制优先网络首席科学家迪恩·贾米森(Dean Jamison)认为,应对疫情的速度十分重要,速度可以改变疫情的走向,并会产生长远影响。面对未来,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交流,未雨绸缪应对共同挑战。
迪恩·贾米森作主旨演讲
圆桌讨论由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学术院长傅军主持。来自医疗卫生、经济管理、人口环境等领域的9位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对于研究院成立的深远意义和主题发言进行了讨论。
傅军主持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认为,新冠疫情也是一种警醒,她相信研究院会有更广泛的视角和愿景,把人类健康纳入发展的重大议题。
袁明发言
香港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宫鹏建议打破学科壁垒,利用大数据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健康,做好顶层设计。
宫鹏发言
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主任委员韩铁如表示,各国疾病防控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全球合作,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慢病预防与治疗面临更大的挑战,要积极促进国际卫生发展战略援助。
韩铁如发言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郭渝成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促成国家、社会、个人全方位联动的健康机制,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
郭渝成发言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期待与研究院紧密合作,依靠交叉学科优势,推动全球卫生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实践,促进全球健康事业发展。
郝卫东发言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刘挺军提议要加强医疗健康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满足人类发展的更高需求。
刘挺军发言
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建议,世界大国要以身作则,研究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张海滨发言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张维迎指出,在人类面对共同灾难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研究院应该超越偏见,成为和平的使者。
张维迎发言
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王宽诚讲席教授郑志杰表示,要把研究院建成全球一流的知识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全球领先的公共产品。
郑志杰发言
圆桌讨论现场
延伸阅读:北京论坛简介
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致力于推动全球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连续举办17届年会,有来自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位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