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了首批认定的2022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推荐的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入选。
今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转化深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了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工作。截止5月13日,实际推荐申报单位473家,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46个城市。经初评、终评及公示,最终决定命名140个单位为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命名旨在充分发掘和利用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学家精神弘扬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本批入选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覆盖航天、物理、数学、医学、农业、交通、核工业、心理等领域,申报单位包括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科技类人物纪念馆和故居、科研院所、学校、科技企业以及其他等8个类别。基地建设期至2026年,到期后需重新申报,经认定后可被继续命名。中国科协也将为入选基地搭建平台、统筹资源,设立专项经费,提供服务。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建成于2007年,位于北京大学东门对面的方正大厦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具体管理。陈列室室名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亲笔题写,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提供了大量图片、手稿、实物等珍贵资料,并亲自参与展陈设计与方案审定。
陈列室包括“生平事迹厅”和“创新历程厅”,含展板80块、图片200余幅、实物100余种390余件、手稿160余件。秉承“以科普体现成就、以创新展示典范、以思想总结人生、以故事升华精神、以细节展现真情”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王选院士的成就与风范。在“生平事迹厅”,从密密麻麻的科研手稿,到富含哲理的人生格言;从朴素节俭的衣物用品,到数十张发黄的捐款收据;从荡气回肠的王选遗嘱,到呼吁扶持年轻人才的最后一篇文章,系统展示了王选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一生。“创新历程厅”除大量图文展示外,还通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第一张报纸样张和样书、邓小平同志的批示等珍贵实物,运用“铅字排版体验区”和“激光照排技术演示触摸屏”等科普互动装置,以及王选、陈堃銶夫妇在家中工作的场景还原,生动展现了王选带领科研集体投身“748工程”,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引发我国汉字信息处理和印刷技术伟大革命的光辉历程。
陈列室建立以来,共接待参观900余场两万余人,使参观者充分感受到王选院士爱国奉献、开拓创新、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风范。陈列室联合方正集团进行讲解员队伍建设、日常运行和维护,2015年,王选纪念陈列室被九三学社中央命名为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视察王选纪念陈列室后评价:“陈列室办得很好,面积虽然不大,但内容丰富感人。要成就一番科学事业,就要全身心地、心无旁骛地进行科研工作,希望一代代人以王选同志为榜样,努力奋斗,把他的事业传承下去。”
除日常接待参观外,陈列室还拉长宣传链条,延伸教育功能:将展览内容总结扩展为“王选的世界”主题报告,先后在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和科技场馆等宣讲200余场,并录制云课堂等宣讲视频,成为宣传科学家精神的精品报告。与中小学共建“王选创新实验基地”,通过参观陈列室、举行校园展览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科普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
多年来,王选纪念陈列室与社会各界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宣传活动,包括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科技馆等提供王选院士展品,与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合作建设王选展区,全方位支持建设无锡王选事迹陈列馆;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拍摄王选专题片;研究编撰文集、传记和学术文章数百万字;配合中国科协等有关方面举办“王选星”命名仪式,召开纪念王选诞辰80周年座谈会、王选创新精神研讨会,合作创演原创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设立“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励基金”、出版纪念王选邮品、进行王选雕像创作安放活动等,成为缅怀王选精神、宣传王选事迹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王选纪念陈列室首批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既是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的结果,也是对陈列室的鼓舞和鞭策。陈列室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讲好王选故事,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