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发展”云端研讨会
2020-05-13 14:32
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5月11日晚,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承办,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支持,长江财经传媒研究院协办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发展”云端研讨会顺利召开。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代表学校致辞。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资深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刘守英、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牛津大学国际发展学院教授傅晓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伍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冯占春、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湖北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覃道明,共9位专家先后作了专题发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命题,针对“如何充分领会和学习党中央对于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紧盯发展重点和难点,从供给和需求不同视角、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宏观微观不同方面、发展优势和短板等进行了充分研讨。

  来自全国各界关注该主题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许晓东指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与此同时,湖北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成为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组织此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发展云端研讨会”,尤显意义重要。疫情发生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倾全校之力参与到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在前方医院和后方校园两个战场的同心抗“疫”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次会议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用智力来支持湖北和武汉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实际行动之一。今后,华中科技大学还会持续围绕疫后湖北和武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强化战略导向,紧密对接重大战略问题,持续进行科研协同攻关,力争为国家和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燕生认为,湖北省发展本身具有区位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研发指数显示湖北在投资驱动的第二阵营排头兵位置,同时武汉130万大学生存量,为世界之最。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坚持双向开放的发展,加快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制造业和智慧城市、制造业和国际合作四个深度融合;发挥好武汉的龙头作用,把武汉打造成国家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的科学中心,探索发展宜昌等城市带分工合作,加强与长沙、南昌分工合作,形成全球的新动力源和创新高地;湖北的发展能够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之间,建立起合作、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希望进入防控运行常态化以后,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湖北。

  张建华认为,湖北发展扬长补短、加速转型,需要盯紧疫情对消费、投资的负面影响,紧盯在对外依存度、民营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短板。今后发展中,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强化关键支撑,实施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防御体系、运营体系、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工作;加强谋划和推进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实施新的主导产业的倍增计划;运用现代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同时加快推进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构建湖北的现代产业体系。

  刘守英认为,目前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疫情中的湖北在全国和国际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冲击的效应是长期的,实现湖北和武汉的经济社会重振,需要举国体制解决问题,要立足于保,再来谈下一阶段的发展。在举国体制下,要保产业(解决好保护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问题),要保稳定(重点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问题)以及保竞争力(保持武汉城市竞争力的问题)。建议在举国体制下,从政策支持、失业保障金、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升对湖北武汉的支持力度,促进湖北经济恢复和重振。

  傅晓岚认为,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传导对全球贸易链的影响,对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包括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产生冲击。不同产业间接触密度、供应链碎片化程度、数字化程度不同,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能力、封城措施严格程度不同,导致疫情对供需影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湖北武汉要紧抓价值链重新整合中的机遇。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创新扩散、对外开放、企业保全六个方面入手,发展新基建的智能、公共医疗健康、绿色低碳基建三条新的产业链、加速知识密集型产业智能、抓住创新扩散的优势,提升城市活跃度,打造为中部创新开放高地。

  李佐军认为,长期来看,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要树立协调意识,持久意识、精准意识、效率意识和科学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精准的防控、分类处理,降低各种成本,运用科技手段推进防疫工作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倒逼科技进步。在树立五种意识的前提下,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特色经济、网红经济、品牌经济和绿色经济。

  伍戈认为,全球经济的复苏离不开中国的复苏,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的经济发展。宏观上看,只要疫情的下一波波峰,不高于过去经历的波峰,从边际分析的角度来看,对于宏观的趋势和政策应对的把握,就没有那么恐怖。目前总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疫情对不同行业造成的需求冲击不同,修复节奏也不尽相同。建议今后政策从需求侧发力,结合供给侧疏控,给予人员密集型和外需导向型产业更多结构性政策,促进湖北和武汉更快更好的走出疫情影响的阴影。

  冯占春认为,湖北的医疗卫生体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反映出来国家治理的优势。本次疫情提醒我们公共卫生治理需要综合协调,需要纵向、横向协调,还需要内部外部协调。希望能够吸取经验,在武汉建立数字化医疗卫生体系示范点、通过示范区建设,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协调的系统,推动国家建成科学的、合理、有序的卫生体系。

  巴曙松认为,疫情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构,在全球发展的视野中,要找到湖北武汉的机遇挑战和定位。目前一些关键行业回归本土市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从全球布局转向区域深度合作,供应链也更加分散化。武汉要分析清楚终端转移趋势,在大产业链调整中抓住机遇,冷静评估在调整中的哪个环节能够找到增长点,特别是针对能够激发内需的市场,以此提高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覃道明认为,中央政治局研究制定出台一篮子支持湖北的发展政策,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举措。尤其是在确保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确保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两个大背景下,湖北和武汉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针对目前大家普遍关心湖北及武汉的健康安全环境、发展机会以及如何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等重大问题,覃道明提出最重要的是要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两为三性”(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英雄主义来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要做好国家支持政策的对接工作,把中央政策落实落地,第三,要围绕五个转化狠下功夫:把最危险的地方转化为最安全的地方,把各方的支持转化为各种发展要素的集聚,把政策的高地转化为营商环境高地,把人文精神转化为发展的文化,把政府治理的短板转化为治理的优势。

  会议召开3个多小时,九位专家从不同方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方案与对策。大家一致认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吸取经验教训,把外部的赋能转化为内部能动,积极补短板、保民生、调结构、促转型、提信心、保消费,在确保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确保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两个大背景下,促使湖北经济快速复苏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5-20 09:42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5-06 10:13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4-2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