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提高文化课要求,力推专业课统测,取消校考,体育考生读其他专业只能降20分……教育部再次出手特殊类招生,力保高考公平红线。[详情]
在中国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高考改革强化学生的选择权,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详情]
两个媒体、一个教育咨询公司搞的排行榜对中国的大学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所有办学者都需要反省的。[详情]
据清华大学统计,截至2021年4月,2002-2011级出国(境)校友中已有超半数回国工作。[详情]
无视国情文化的区别,盲目借鉴甚至照搬西方理论体系下的教育理论与治理思想,是造成教育上国退民进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近年教育治理上不停纠偏的根本原因,...[详情]
教师的流动还有很多困难与挑战,检讨这些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对落实教师流动有着积极的意义。[详情]
教育可以盈利,但最后还需要投入到教育上,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分红。[详情]
惩戒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权力。教师惩戒学生不具有伤害故意,惩戒过当不属于治安处罚范围。[详情]
地方理工科院校与理工科专业遭遇的招生难,不简单是学校自身原因,更多的是理工科生源与质量的问题。[详情]
双减政策正式发布,校外培训机构禁止上市!舆论说,整个在线教育赛道迎来了灭顶之灾![详情]
留学只是一个成长学习路径选择,也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无关爱国与否,绝不能无端妖魔化留学、留学生群体。[详情]
异地办学之所以生生不息成燎原之势,核心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后,原来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地方政府有...[详情]
不能否认,理科分数线极端低,有一个技术原因,就是文理科考生与招生量不匹配的问题。[详情]
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志愿填报形式上变化很大,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还是搞清楚专业、学校、地域这三个原则问题,排出个人心中的优先级别。[详情]
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对于这个经典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学校第一。原因还是就业,就是竞争门槛的问题。[详情]
我们绝不能以一个极端的事件,就全盘否定某种制度本身,既不客观,也不科学。[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化进程明显加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质量建设成效显著。[详情]
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078万人,比上年增长7万,这是连续3年突破千万。[详情]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贯穿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详情]
祝愿今年即将进入高考考场的张同学取得好成绩,也希望更多的“张同学”最后能从“拱白菜”走到“拱庄稼”,希望“进城拱白菜”只是他成长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详情]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来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