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名校大学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在就业上“议价”优势最明显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就业选择,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风向标,也是一个时代风向标的变化。[详情]
高考录取一直是分省录取,即招生计划一开始是分省分配的。也就是说,上海高考延期,对上海考生完全不影响,也对全国没有影响。[详情]
有必要对于普职分流,以及能否参加高考和升学的事情做必要的科普。[详情]
研究生质量下降,导师师德师风等等,都是造成导学矛盾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量人读研究生的目的是就业,是如何快速毕业,而不是搞出研究成果,这与导师形...[详情]
无论是中考5:5的严格分流,还是中职不能考大学的说法,都是被歪曲和放大了的流言,也是被放大了的焦虑,有必要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探讨相关话题。[详情]
从协和遭遇的这个情况看,不仅仅是研究生招生,任何不惟分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改革几乎没有任何改革的空间。[详情]
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竞争的前置筛选已经从高考,逐渐变为考研。与复试分数线普涨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考研高考化的趋势。[详情]
纵观今年两会涉及教育的各种议案、提案,显然回应了老百姓关切的具体问题;部分提案则很好地站在了国家的需求角度,对重大教育制度安排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详情]
教育焦虑来自哪里?是中、高考造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详情]
谷妈妈强调对谷爱凌的完全尊重,基于一个默认的前提,谷本就是一个极其自律的孩子。当你面对一个本就不自律的孩子,还一味强调尊重与自由,会得到什么?[详情]
教育只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定位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上,也需要注意系统性,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上,要防止盲目...[详情]
每个人的兴趣与价值观不同,因此对重大事件的判断也不同,仅供参考。[详情]
表面上是考研,又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考试?人生本就有很多波折磨难,这也是一次生动的人生课堂。[详情]
考研不仅是一场成年人的考试、竞争,更是一次社会准则的体现。[详情]
考试难度与负担没有直接关系,但使用不好,尤其是一味降低难度,反而会增添无效负担。目前各地中考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典范。[详情]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站位国家,有远大志向与奉献精神,但同时,也不必以道德绑架清北等名校毕业生。[详情]
非学历教育,即培训,一直是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领域。[详情]
面对较高的教育追求,多样的教育需求,学校教育如何最大程度去满足,成为“双减”的关键,也成为两类家长的博弈战场。[详情]
学校教育以及学制的设置,并非简单为知识性学习;知识性的学习可以压缩,但人的成长是无法压缩的。[详情]
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但不是鼓励牟利,鼓励职业教育上市。[详情]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来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