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传统的考研一般都是向上考,即“双非”考“双一流”高校,但最近一年出现了向下考的“逆流”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详情]
高校的岗位其实比较复杂,各学校也不同,但总体上主要分:教学科研岗,教学岗,科研岗,当然还有文员,还有行政管理等岗位。[详情]
今年高考的数学题从客观上讲不是难了,而是变了。这个变化提醒我们:刷题教育一去不复返了!在新形势下,数学必须有足够的难度,确保人才选拔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详情]
一张问题插图带来27人被处罚,创下历史纪录,警示意味浓厚。[详情]
校长是校长,院士是院士。[详情]
23名菲律宾量产博士揭开了一个秘密:东南亚,甚至非洲的大学,因为极高的“性价比”,已经成为一部分特殊人群热衷的去处。[详情]
中、高考是我们这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对小镇做题家的“正名”背后,透着大家对公平的渴望与追求。[详情]
严格讲,考得不理想当然可以出国。渠道上无非有两种,一个是直接出国读书,第二,继续在国内就读,然后转学。[详情]
义务教育能否考试?能否搞选拔性考试?当然可以!中考目前就是一个选拔性考试,绝不能以区分度过低的水平测试替代![详情]
在仍以分数为核心录取依据的中考制度下,以水平考试替代中考这种选拔性考试,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同时也增加了负担,尤其是无效负担,弊远远大于利![详情]
一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升入好的学校,是正当的教育追求,也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公平。[详情]
当考上大学拿到一个录取通知书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时,个别人可能就省去了“读大学再去工作”这个中间环节,以考大学为职业了。[详情]
在当下,大学生需要有清醒的定位: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先干起来,在工作中寻找发展机会,绝不能居家啃老,否则就可能成为一辈子也走不出去的“蛰居族”。[详情]
优秀的孩子背后,不一定有优秀的教师,但一定有很好的家庭教育。[详情]
非常优秀的孩子,学校优先,一般孩子,还是专业优先。[详情]
专业不必太纠结,是不必坚持的,因为学什么不并不等于干什么,干什么也不必必须学什么。和专业相比,学校更为重要。[详情]
高考还会继续,未来还会有人不断喊难,我想提醒一句:这是高考,必须有区分度,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不难,这也不应该是高考追求的目标。[详情]
语文以及作文本就是我们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这次高考命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不同维度在落实立德树人。[详情]
退出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追排名,“不依样画葫芦”,立足中国大地办好我们的一流大学,创建我们的一流模式,这一点更为重要。[详情]
教材无小事,哪怕是一个插图、一个错字、一个标点符号。[详情]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来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