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吴岩:国际共识 中国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2022-08-09 10:44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摘 要: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和中国创新的着力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分别是“质量”“质量保障”“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创新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中国创新的着力点是深化“四新”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关键词: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四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未来1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共识是什么,中国创新的着力点是什么。

  一、国际共识

  在跨世纪的24年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举办了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一)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发布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愿景和行动》(World Decla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ision and Action)宣言,指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Quality)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大会的主题是“质量”,谁重视质量,谁将胜出;谁轻视质量,谁将被淘汰出局。重视质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

  (二)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2009年再次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发布了《高等教育与研究在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方面的新活力》(The New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Societ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公报,指出“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至关重要,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形成多种评价模式(Patterns of Evaluation),形成一种质量文化(Quality Culture)”。大会的主题是“质量保障”,要求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高等教育机构即大学里形成一种质量文化。

  (三)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2022年5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大会发布了《超越极限:重塑高等教育的新路径》(BEYOND LIMITS: New Ways to Reinvent Higher Education),指出“面对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全球局势,我们需要迈出大步(take a quantum leap)重塑(reinvent)高等教育,为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绘制蓝图”。大会的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

  1. 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六大基本原则。大会提出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六大基本原则:一是包容、公平和多元化,主题词是“公平”,公平是第一原则。二是学术自由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参与,主题词是“利益攸关方”。所有的利益攸关方不仅包括大学内部的师生、管理者,而且包括社会、政府、企业,还有雇主和用人单位。三是培养探究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主题词是“创造力”,也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从原来的“我会干我能行”变成“我敢闯我会创”。四是诚信和道德,主题词是“道德”,也就是学生不仅要成才而且还要成人。五是对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承诺,关键词是“社会责任”,即高等教育发展的小逻辑要服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六是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实现卓越,主题词是“合作”。这是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要通过合作实现卓越。

  2. 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六大变革方向。大会还提出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六大变革方向:一是公平和可持续地享有高等教育。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三是推动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和交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出的“交叉融合再出新”十分契合。四是提供满足青年和成年人终身学习需求的途径,提出了终身学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向适龄的青年和所有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五是构建内容多样、方法灵活的综合学习体系。关键词是“多样化”。高等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要推动多样化发展。六是技术赋能高效的教、学和研究,关键词是“技术”,高等教育数字化要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三个关键词是超越极限、新路径、重塑。“超越极限”就是要超越高等教育的“围墙”,打破学科专业间的、高校间的、高校与社会间的壁垒。“新路径”是打破原来高等教育的路径障碍,强调探索和创新。“重塑”是要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这三个关键词归结起来就是创新发展,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强调的根本动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主题高度契合、同频共振,也是创新发展,也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二、中国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创新发展,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化“四新”建设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从2017年起,我国相继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范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1. 深化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着力于理论研究创新、内容方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实践体系创新,具体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抓理论,累计实施1457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项目研究形成建设共识。二是建专业,包括改造老专业、建设新专业,如2021年撤销工科相关专业点251个、新增专业点794个。三是改课程,建设了3000余条新形态教学资源。四是变结构,成立12个未来技术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五是促融合,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建设1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设立产学协同育人项目7.9万个,建设72个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协同育人基地。

  2. 深化新医科建设。新医科建设定位于“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强化培养医学生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具体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医学教育专家座谈会。2022年6月15日,教育部举行医学教育专家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加强医学教育战略谋划,研究推进新医科建设,推动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二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计划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形成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三是开展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为了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教育部连续10年举办“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在临床医学、中医、护理、公共卫生、医学技术方面让所有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到知识,而且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未来成为优秀的好医生。四是建设临床教学案例库。学生不能仅从书本、黑板上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更需要从案例中学习。利用临床教学案例库,可用案例培养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3.深化新农科建设。新农科建设要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要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为了培养未来的新农科人才,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建设:一是抓创新,教育部研制《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二是抓专业,教育部研制《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三是抓交流,召开了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大家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培养好人才。四是抓研究,实施了407个新农科研究实践项目。五是抓基地,建成了184个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4. 深化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构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具体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召开新文科建设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成立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实施首批1011个新文科实践项目,推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新文科建设要在高起点中培养一批知中国、爱中国、懂中国,会讲中国故事、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

  总之,“四新”建设是包括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评价等在内的人才培养范式的中国方案,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教育应答,是高等教育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时代应答,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要服务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大逻辑的主动应答,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给出的中国应答。从2017年提出“四新”建设以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正在逐渐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样貌。

  (二)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

  为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我国实施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具体包括卓越工程师计划2.0、卓越法治人才计划2.0、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2.0、卓越医生计划2.0、卓越农林人才计划2.0、卓越教师计划2.0。目前,教育部正联合中央14个部委推动这项工作,从原先的“单兵作战”到“集体发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2022年4月19日,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座谈会,就加强卓越人才培养作部署。具体工作中,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举办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研制《关于加强高校关键语言人才培养的工作方案》,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国际组织、翻译等关键领域涉外人才培养,持续推进高校与法治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共建新闻学院,研制新闻学专业类教学要点,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培训、8期共培训1100余人;卓越医生培养方面,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培育“医学+X”专业,建设74家高校附属医院为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建好生物育种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紧缺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方面,举办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虚拟教研室建设推动形成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

  (三)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为解决“卡脑子”问题,2009年,我国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1.0。2018年,我国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拓围指从原来的5个学科拓展到20个学科,从原来的基础理科拓展到基础理科、基础医科和基础文科。增量指从原来的20所学校、80个基地增加到77所学校、288个基地,从原来的“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提质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定位于为中国和世界培养未来的杰出自然科学家、杰出医学科学家、杰出哲学社会科学家。创新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从入口选拔开始,在招生、培养、使用、保障、评价等方面实现创新,培养人类未来发展的探路者、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清道夫”。

  高校已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北京大学牵头实施了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也称“101计划”),所有“101计划”的33所大学共同努力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打造一流核心教材体系、汇聚一流核心导师团队、建设一流核心实践项目。用一流的课程、一流的教材、一流的师资团队、一流的实践项目培养拔尖人才。二是创建全国线上书院,以前,学校自主推进改革;现在用线上书院把288个基地、77所学校联合起来通力合作。三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以前,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通过“提问与猜想”等活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四)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2021年9月,中央印发的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文件指出,要有力支撑中西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要“布一个大局”,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高校集群发展的“西三角”,使其成为西北高教发展的新引擎、西南高教开放的新高地。要“推一组大招”,积极推动人才西进,布局重大平台,强化条件保障,引导学生建功立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和东中西部高校协作。要“下一盘大棋”,完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型发展等五项机制。

  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有119所东部高校对口支援103所西部高校。国家已向中西部高校单独划拨定向博士生招生指标4972个、硕士生招生指标1642个,为受援高校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开通绿色通道。已实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制度,为中西部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7万余名全科医学人才,极大提高了中西部基层群众生命健康“守门人”的质量和水平。

  (五)实施数字化战略,建设智慧高教平台

  2022年3月,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它包括十大板块:课程、教材、教师教研、研究生教育、课外成长、专题、院士讲堂、慕课西部行等,是一个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内和课外教育横向联通、本科研究生纵向贯通的中国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这个平台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 资源种类全、服务类型多、应用规模大。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覆盖高等教育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提供了2.7万门优质慕课、6.5万条教材和课件等资源信息。平台不仅提供全流程教学服务,如慕课作业、课堂讨论、考核测评等,而且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如虚拟教研室、心理健康咨询等。目前,平台已有注册用户3亿,访问总量180亿次,其中,国际用户达到1300万,覆盖146个国家和地区。假以时日,这个平台将成为中国在线教育领跑世界的关键载体。

  2. 汇聚好大学、好老师、好资源。平台的课程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名师大家、院士学者主讲。平台从5万门慕课中选出了2.7万门优质课程,其中包括1800余门国家一流课程。

  3. 高效便捷,实现全网好课一站搜索。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搜索方式多,可以通过课程名称、学科专业名称、高校名称、平台名称等多种方式搜索。搜索速度快,运用智能搜索引擎,实现了一键在手、全网好课尽在眼前的效果。

  4. 提供国际化、多语种课程服务。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设有2个子平台,即爱课程国际平台、学堂在线国际版。平台拥有14种语言资源,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平台提供936门国际课程及配套服务。

  5. 智能管理,实现平台管平台。利用平台实时采集课程建设和应用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在线教学的建设、使用、学习和管理提供服务。利用平台对学分课程教学行为开展监测,防止学生刷课、刷考等行为。

  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优质资源共享、教师虚拟教研室、慕课领跑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永远在线的“中国金课堂”,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教育愿景。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定位是什么?答案是“更中国”“更国际”“更创新”。“更中国”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更国际”就是要有国际发展共识,“更创新”是这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给出的关键词。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什么?就是走好中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就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吴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8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