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恐怕是现今中国人论大学者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梅贻琦先生的这句名言之所以为人们钟情,就是因为它道出了办好大学的一个基本理念。一所真正追求卓越的大学,它应当有能够创新知识的杰出教师。师之所存,道之所在;道之所在,人之所向;英才聚焉,故成其大。大学发展的历史完全可以印证梅先生的这句名言。考察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哪一所不是大师群聚、名硕云集、人才济济?一所大学可以因大师之至而兴,可以因大师之去而衰,故大学之争实为大师之争。
梅先生言简意赅,涵义深远,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人力资源是大学的第一资源。然而,大学有大师,并不排斥有大楼。如果以为大学无须有大楼,恐失却梅先生本意,清华当年校园之楼亦不无可观者。若有大师而无大楼,大师将何所栖身?今天的大学已经不是几百年前只有数十、上百个学生的大学,今日的科学研究也不只是几位大师独居陋室可以囊括,今天的大学学生成千上万,今天的科学研究可能一个项目要上百人一齐攻关,没有大楼行么? 故先贤粹言,须得辩证,方可得其意蕴之真。正如科南特说一所大学的荣誉在于其学生,强调学生对于大学的重要一样,梅先生所强调的也只是大师是办好大学的首要条件,并不是说办好大学不需要大楼。大楼是一所大学的基本条件,没有大楼也就没有大学,这也应当是常识。没有大楼,大学何以筑巢引凤,何以大庇莘莘学子。我们怎能想象,今天的大学还像孔夫子那样杏树之下设坛授徒;我们怎能想象,今天的科学家还像居里夫妇那样,在自家陋院里炼矿石。大师与大楼,皆为大学所需,关键在于大楼要为大师所造,为莘莘学子而建。非此,则可以休矣。
△图源|清华大学
生活在21世纪,我们不能再用小农经济的观念来看待今日大学的发展,不能再以“象牙塔”的理想来规范今日大学的追求。大学要有大师,要有大楼,更要有大气。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气乃万物之精,天地之髓,灵类之使。无气则无魂,无魂则奄息而颓,大学亦然。所谓大气,乃浩然之正气。有大气,大学则卓然立于世。若无大气,大学则一学店而已,与工厂、商厦何异!
大学之大气,在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大学的价值在于,它是社会知识的源泉、思想的动力、道德的良心。不畏政罗教网所羁,不惧世风俗染所侵,坚持学术自由,大学的价值才会辉耀。
大学之大气,在心系人类、关爱社会的情怀。当今世界面临的许许多多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去解决。大学的责任不在一时的政治和经济功利,不只在本国、本民族的进步,更在于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大学之大气,在立足全球、放眼未来的视野。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没有国界。在知识发展的竞争中,如果没有全球的眼光,如果没有面向未来的瞻望,如果没有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就不可能走在知识创新的前列。
大学之大气,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知识的创新只有在百花齐放中才会欣欣向荣,思想的开拓只有在百家争鸣中才会奋力向前,智慧的闪亮只有在大德大爱中才会火花四迸。
有大师、有大楼、有大气,师生奋进,就会有大成,就会有一流大学。
选自上海三联书店 坛前缀语:《复旦教育论坛》卷首语(2003.1—2020.1) 熊庆年 著
原载于:复旦教育论坛,2005,3(02):1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