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关保障不到位,教师负担加重,课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双减”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
朱永新在调研时发现,一是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减”后教育教学的需求。由于增加了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的任务,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使得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均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双减”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开展分层指导,要能够开设课后服务相关的课程,要具备多元评价的能力,要提升家校共育指导的能力等。二是课后服务的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是以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非常有限。而艺术、体育、科学等兴趣类课后服务往往班额大,班级数多,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美术、体育和创新、特色课程的需求。从课后服务的提供方式来看,以学校教师开设课程为主,对少年宫、科技馆等社会教育服务可及性较差,也很少有志愿者、公益性机构等提供相关服务。同时,课后服务的质量尚未纳入常规化监督评估体系,缺乏完备的质量监测保障。三是与“双减”政策相配套的经费保障尚未到位。调查显示,很多地方财政无力对课后服务经费予以支持,经费保障以收费为主。这导致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补贴非常低;还有的地区在绩效工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分配上向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倾斜,教师在工作时间明显变长、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基本维持从前的收入,工作积极性不足;有的地方试点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从校外培训机构引进相关课程和服务,但在“双减”政策后,相关政策进一步收紧。
对此,朱永新建议:
一是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加强教师培训。建议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师生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同时,针对“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在职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二是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考虑课后服务的管理、人员成本,在确定家庭的合理分担比例的基础上,核算不同类型课后服务的成本,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的经费充足,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得到有效激励。
三是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为了更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并充分利用好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议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