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丁奎岭: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为重大原始创新的“冷板凳”加热
2021-03-06 18:06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与变革的源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已经跨入由量到质、由点到面的全面提升新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表示,在肯定成绩与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要奋起追赶、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与高被引科学家人数均稳居全球第二,多个学科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优化布局、激发活力、管理改革、环境营造方面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成效,但是基础研究“遇冷”现象依然存在。

  丁奎岭认为,当前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首先,基础研究的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2020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0%,与美国、日本等科技强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占R&;D的比重为6.16%,而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R&;D的比重达15%至20%,差距仍然较大。

  其次,科学研究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仍存在重视短期效益、淡化长期影响的浮躁心态,“短平快”的常规科学范式研究较多,引领性、颠覆性、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

  再其次,基础研究的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匮乏。“高精尖”科技人才存在较大供给缺口,部分青年人才仍存在留不住、待不长等现象。

  对此,丁奎岭建议,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为重大原始创新的“冷板凳”加热:

  一是增加“压舱石”,强化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建议未来十年将基础研究在全社会R&;D的投入比例,从目前的6%左右增加至10%以上,加快实施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对于具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和基础研究项目,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放宽经费使用年限,比如采取“5年+5年”的模式,促使更多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

  二是打开“校正仪”,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试点,建立符合基础研究实际的评价体系。通过揭榜与自命题的方式,选定基础研究特区并给予特定支持,设定十年(或更长)期限,不考核一般论文成果,只关注研究价值和实施进展。进一步扭转快出成果、多发论文、争评职称、抢高帽子的急功近利心态。

  三是抓住“生命线”,加强卓越创新人才的引育。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优秀的人才是基础研究突破的关键。高校要把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加强高质量学术就业引导,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为基础研究输送强大的后备力量。与此同时大力引育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全方位支持人才发展,构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制度体系与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3-11 16:26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3-11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