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确立了以“发挥优势、广泛动员、科技支撑、产业带动、靶向施策”的指导思想,在合阳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与合阳县共同组建实施了“三团一队” 扶贫帮扶新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使定点扶贫工作由原来的点上做亮延伸到面上做好,开创了整县域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1.组建“书记帮镇助力团”发挥基层党委的组织带动作用。由19个相关学院(所)的党委书记组成,组织部担任团长单位。各学院根据专业优势对接合阳县12个镇(街)和相关涉农部门,实施一个学院组建一支专家团队,支撑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对接一个乡镇,帮扶一个产业,带动一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六个一工程。“书记帮镇助力团”发挥了高校基层党委的战斗堡垒和组织保障作用,在各乡镇开展农业产业项目论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全面助推合阳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组建“专家教授助力团”汇聚全校的科教力量。由19个相关学院(所)的168名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组成,按照“1+10+10+N”科技帮扶模式,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建立1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乾落村葡萄扶贫示范基地),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组建10支科技帮扶团队,实施10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开展N项具体帮扶措施,构建“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径,与合阳县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进行产业规划,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促进成果转化。
3.组建“研究生助力团搭”建校县扶贫协作桥梁。“研究生助力团”在地方政府顶岗任职,每6个月轮换一批,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间断不留白,探索构建高校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由42名(共派出3期)优秀的全日制在校博、硕士研究生组成,在合阳县12个镇(街)副镇长(副主任)和涉农部门顶岗副职领导,从事社会实践锻炼,协助制定镇(街)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专家教授助力团”的技术路线,开展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活动,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三团一队的中枢和纽带作用。
4.组建“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形成校地扶贫攻坚的合力。由合阳县选拔14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服务基层的本土行业精英组成,与我校的“三团”共同组成“三团一队”,形成校地合作的合力,定期开展行业专项服务,培养乡土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
二、工作成效
2018年以来我校在合阳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30万元;选派1名挂职副县长,协助合阳县相关领导分管扶贫攻坚和校地协同工作;为合阳县坊镇乾落村选派1名第一书记;为合阳县选派团县委副书记1名、科技副镇长56人次开展长期持续的帮扶工作;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实施科技项目52项,引进大樱桃、红薯、葡萄、苹果、猪、羊等动植物新品种90余个,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先后有1500多人次赴合阳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其中校长书记4人次,副校长、副书记12人次);通过进学校、下村镇培训基层干部246名,培训贫困人口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0余人次;学校工会、后勤共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近680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0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定点扶贫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688户,带动贫困人口8000余人;合阳县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3.2%下降至2018年的1.41%,得到地方政府和贫困户的广泛认可,2019年5月合阳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1.搭建了科技扶贫“高架桥”。“三团一队”依托我校合阳葡萄试验站,按照“1+10+10+N”科技帮扶模式,示范推广新技术52项,引进新品种90余个;搭建了大学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科技扶贫“高架桥”,提升了当地产业的科技水平。
2.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新路径。“三团一队”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围绕红提葡萄、大樱桃、莲菜、红薯等主导产业,以10个省级园区为核心,带动合阳县4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产业示范基地8000多亩 ,吸纳贫困户1688户。在产业园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下,建成了1万亩集中连片的优质樱桃生产基地,10万亩红提葡萄、20万亩苹果,30万亩优质花椒、3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
引进陕西康盛堂药业与秦龙中药材合作社签订3000万元中药材购销协议,实现了以销定产,使药农收益翻番;引进字节跳动公司网销合阳红薯7万余单共40万公斤,增收80万元,销售樱桃1.2万单,增收110万元;引进陕西正能集团在黑池镇投入2000头种猪和330万元饲料建设养殖场,带动111户贫困户,人均分红1500元 ;在和家庄镇投入8500万元建设的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已经落成,今年下半年将投入运营。
3.实现了教育扶贫精准施策。以我校农民发展学院合阳分校等平台为依托,累计培训合阳基层干部、技术骨干、贫困户83场次共10000余人次;选派三批次18名研究生支教团和49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合阳开展支教工作;资助合阳籍大学生13.15万元,实现在校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资助全覆盖;捐赠计算机、图书、捐款等合计50.75万元;组织合阳县600余名小学生到学校(试验站)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开展“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系列活动。通过教育扶贫,不但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还整合了校、县扶贫力量,做到了组织管理有保障,技术方案有依托,技术路线能落地,为合阳培养了一支“永久牌”的技术队伍,形成了全员扶贫、协同发力工作格局。
4.开辟了党建扶贫红色专线。扶贫工作学校党委总负责,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抓落实,学院对接12个乡镇58户贫困户。党员、党支部帮扶贫困户,开辟了党建扶贫红色专线,发挥了学校党组织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至今,学校二级党委310余人次,累计开展帮扶活动90余次,捐款及帮助贫困户购买种苗、农药、化肥、薄膜等总价22.08万元。
5.智力扶贫增强了贫困县“造血”机能。投入近50万元,编制了合阳县“红提产业田园综合体”、“合阳葡萄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为合阳县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方案,节约成本300多万元,为25万人灌溉用水和饮水安全提供保障,惠及39个贫困村3.6万贫困人口;提供牛粪无害化、肥料化技术方案,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农学院作物学博士叶佳丽挂职金峪镇科技副镇长,为沟北搭建管理淘宝、微盟旺铺、拼多多三个线上销售平台,负责定制包装、设计标签、规划物流、调研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代表沟北参加一亩田联合CCTV7举办的农产品寻宝海选活动,获得特色农产品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把沟北村打造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精品时令水果基地做出了贡献。
6.文化扶贫提振了贫困户“精气神”。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对合阳花馍、河灯、提线木偶等民间文化、艺术和传统技艺,用现代理念凝练升华,打造合阳传统文化品牌;帮助洽川镇完成王村、天柱山环线景点绿化亮化工作;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赴合阳演出等;让贫困群众从文化活动中提振生活信心。
光明日报、新华社、陕西日报、渭南日报、陕西电视台、渭南电视台、人民网、腾讯网等媒体陆续报道400余次。编印了18期工作简报定期上报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和相关主管单位。“三团一队”人才扶贫新路径获得了2018年度陕西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我校作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合阳县作为脱贫攻坚先进县受到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表彰,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等次为“好”,“科技镇长团”和“研究生支教团”获得了合阳县委、县政府授予的“特别服务奖”。在陕西省教育厅举办的我为扶贫出创意活动中,合阳第三批研究生助力团在在产品销售赛道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获得最佳组织奖。
三、思考体会
学校组建的“三团一队”,以全力助推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为目标,为党建扶贫谋思路,为科技扶贫出方案,为产业发展出技术,为人才培养铺新路,探索了定点扶贫新模式,为合阳县脱贫攻坚工作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充分发挥了学校两级党委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党委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组建“书记帮镇助力团”,是学校两级党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各级党委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的具体行动,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检验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素质的战场,做到干部、人才、技术、资金四到位。从组织源头保障了党委领导下脱贫攻坚工作实打实干,件件落实。
2.构建全员参与扶贫攻坚,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健康发展的组织体系。“三团”包含了管理干部、专家教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力量,在学校内形成了全员参与扶贫攻坚的组织管理体系。“书记帮镇助力团”负责扶贫攻坚组织管理,“专家教授助理团”提供技术方案,“科技镇长团”和“优秀人才先锋队”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把学校的新品种、新技术送到贫困户手中,实现了大学科技供给与贫困户需求的精准对接。
3.为合阳县培养了一支“永久牌”技术队伍。“专家教授助理团”采取传帮带等形式,与合阳县“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密切对接,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去培养他们,使他们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双提升,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三农”工作人才队伍落地生根,县校的力量形成了合力,为地方培养了一支“永久牌”技术队伍。通过培训,宋朋杰、车军礼、党焕荣等8名中级职业农民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高级职业农民,在合阳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实现了全产业全区域全方位全覆盖。“三团一队”的实施,把定点扶贫工作在整县域推进,实现了合阳县12个乡镇的全覆盖,将前期点上做亮扩展到了面上做强,将“候鸟”式的阶段性服务拓展到了“融合驻守”式就地工作,从“单兵作战”拓展到“集团作战”,深化了脱贫攻坚的帮扶体制机制,使帮扶力量实现了全区域全方位全产业全覆盖。
5.探索了一条人才培养方式的新通道。“三团一队”的实施,使“研究生助力团”的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国情民情,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施所能、展才华、显身手,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统计,目前“研究生助力团”31名毕业生全部实现高质量就业,其中党政机关公务员13个,大专院校9个,国有大中型企业7个,合资企业2个;有6名学生在地方选调生考试中名列第一。
6.初步形成了一种可复制的智力扶贫模式。“三团一队”的组建实施,充分利用了高校的科技、教育、人才、智库资源的优势,打破了地方政府单纯对帮扶资金的需求和依赖,建立了扶贫工作协调跟踪落实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镇巴县委县政府参考合阳的做法,积极要求选派“科技镇长团”帮助他们开展扶贫工作,2批次25名博硕士研究生组成两批研究生助力团在秦巴山区开展扶贫工作,他们的扶贫故事受到了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强化两级党委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高校科教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完善“三团一队”组织形式和相关制度,构建高校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贡献“西农智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