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将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风校纪方面的评估占比
2022-08-23 15:46
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加强高职学校思政和法制教育,强化校风校纪建设的建议”中表示,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校风校纪建设。健全高职学校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风校纪方面的评估占比,并持续加大对存在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答复函》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校风校纪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指导推动地方和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成立2021—202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职学校设立6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中心。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中,对一批高职思政课相关研究项目予以立项支持,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中,对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师进行经费资助、课题支持和成果展示。连续六年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分本科组、高职组开展公开课等活动。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职业院校开展“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悦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等,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目前已上线8期共16个“主编带你读党报”视频。教育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联合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职教学子赓续红色基因,打牢中华文化底色。

  教育部持续推动各地各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教师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会同中央宣传部举办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全面启用34个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基地。通过举办“周末理论大讲堂”指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讲堂覆盖全国2700余所高校所有专兼职思政课教师。

  台账式督促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高校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加快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鼓励职业院校选聘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要求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国家示范培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专项计划。

  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制度。根据评估办法,教育部已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20年开展了三轮高职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评估的重要内容。每次评估后,对于高职学校存在问题较多的省,向省级人民政府进行问题反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时不达标的问题,要求地方按照问题清单逐项整改。

  印发《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2〕10号),将“学生成长成才”列入“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如学校违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出现重大问题,两部门中止支持建设,使其退出“双高计划”,且不得再次申请。

  二、加强法治教育

  注重将法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组织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明确崇尚宪法、遵法守纪、熟悉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要求。指导职业院校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工作,加强法治教育。组织完成“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遴选工作,公布10余种法治教育相关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公布一批法治教育相关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不断扩大覆盖面。

  指导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结合实际选取师生认可度高、参与广泛、针对性强、职教特色突出的活动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等。2004年以来,“文明风采”活动在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中职学生年均超过500万人次参与有关活动。自2022年起,进一步突出类型教育特点,加强中高职统筹,拓展活动范围,实现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全覆盖。

  设立网络“青少年宪法课堂”,组织专家录制涵盖500个宪法知识点的121集微视频,制作了3000多道练习题。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征集法治教育教学课件,遴选出优秀作品长期在网上免费展示。制作宪法全文音频并在普法网上线,为师生学习提供便利。连续六年组织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网络宪法学习、法治实践行动、主题演讲等方式,推动各地各校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连续八年举行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由教育部领导在主会场领读宪法部分条款,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通过网络连接同步参与诵读。2021年,有30万所学校的8000多万师生(含高职学校)参与了晨读活动。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实际,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党团日和班会等活动中纳入宪法法治内容,努力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法治知识、参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加大法治课教师培养力度,教育部制定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法学院(系)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法治教育专业师资,持续开展教师法治教育培训,着力增强法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

  三、严格学生管理

  印发《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2〕9号),发布《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指南》,指导推动职业院校完善党建引领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把思政工作贯穿学校建设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02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1〕6号),指导推动各地各职业院校抓好开学这一重点时段,全面深入排查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思政和德育工作实施情况,及时整改到位。加强学生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选优配强思政和德育工作队伍。将思政和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课,落实好课程思政任务,强化法治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017年发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涉及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管理、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学生申诉等诸多方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订或修改学校和学生管理规定或纪律处分规定”,同时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指导、检查和监督本地区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近年来,教育部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发函致电等形式,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下一步,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做好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实施,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校风校纪建设。

  以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实施“大思政课”建设专项行动,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以“大思政课”推动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学形式持续丰富和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文化人,指导推动各地各高职学校开展好“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悦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文明风采”活动等,完善“校校组织,班班活动,人人参与”的活动机制,引导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认真组织实施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不断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法治教育教学质量,注重青少年法治素养的评价和培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行为的考查。持续开展好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教育,加大社会优质法治资源开发统筹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研发适应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学生的法治教育资源。

  以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落地落实为抓手,持续加大对职业院校思政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实效。继续督促指导各地各高职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学生管理相关政策,做好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全高职学校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风校纪方面的评估占比,并持续加大对存在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22-07-06 16:52
SRC-1417796745 2022-06-16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