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确保公平红线,多地减少高考加分项目直至取消
2022-06-10 09:13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6月7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2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强调,公平公正仍然是高考的核心,在过去的一年,教育部继续严管各类特殊类型招生,确保公平红线。

  2021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落实工作责任和疫情防控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等提出了“四个严格”,具体12条要求,力争为特殊类型招生保驾护航。

  艺考热度反弹,艺体类招生制度再收紧,继续提高文化课要求和占比

  2022年,疫情和改革带来的艺考寒冬正在褪去,艺考的热度有所反弹。从24省份公布的美术联考的人数可以看到,今年考生人数有不小的涨幅:


数据来源:各省教育厅

  与人数反弹形成对比的,是招生制度的持续收紧。

  在3年前已经大规模收紧艺术类招生对文化课要求的基础上,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4年,基本建立健全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

  《指导意见》中特别需要注意几点:

  1.改进专业考试方式,大力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积极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压缩校考规模,在参加省级专业测试后,才能获得少数保留校考资格的高校举办的校考,且规模不能超过招生计划的6-8倍。

  2.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切实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到2024年,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同样,对于高水平运动队,所有的14个专业测试则将全部由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负责,取消了高校的测试资格;在文化课要求上,需要达到本科线80%,对于入校后准备就读普通专业的,则需要达到该专业录取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否则只能就读体育专业。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持续收紧,多地逐步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直至取消

  教育部在2022年2月发布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于本年度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做出了具体介绍。《规定》表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投档的时候,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最多不超过20分。

  近年来,各地在教育部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多地逐步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直至取消。

  比如,安徽省《关于进一步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的实施方案》规定,自2022年起,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近年各地对少数民族加分控制日趋严格。比如,2023年起,江西省对民族乡(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等8个民族乡)和民族村(铅山县陈坊乡长寿畲族村等82个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的政策将取消;2024年起,内蒙古自治区针对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五个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分值,将逐步降低。

  严控英语类专业保送生,2024年起,外国语学校保送生只能学习外语专业

  根据教育部规定,2022年仅4类人员具备高校保送资格,分别是: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

  除公安英烈子女类名单外,阳光高考网公布了2022年保送生资格名单,共计2877人,其中,竞赛类保送生351人,外语类保送生1653人,优秀运动员保送生873人。

  根据数字可以看出,外语类保送生占据了大头。但是,根据2022年教育部对特殊类型招生的规定,2024年起,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可继续招收一定数量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安排在英语语种相关专业,其他高校招收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均安排在除英语以外的小语种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严禁高校以保送生招生形式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的学生录取或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外国语人才保送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政策,在当下,已经失去了必要性。这一新政虽然对外国语学校是个打击,但对于高考的公平,却是一次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6-10 09:19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07 14:06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07 10:45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07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