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熊丙奇: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需科学治理系统治理
2021-09-08 16:44
教育部
作者:

  治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有了可依据的明确规定。近日,教育部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对这类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进行规范治理。

  此前,针对有人担心“双减”政策下,“一对一”家教会因此盛行起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对于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来指导各地进行科学的鉴别,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会进行认真查处。对于线上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会进行常态化的网上巡查活动,一旦发现有违规的行为,也会进行坚决的查处,来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依规治理转向地下或家庭的一对一私教,提供了依据,只有把所有的违规培训都精准地纳入治理框架,才能防止培训机构打“擦边球”、“隐蔽性强”的违规私教生长。当然,这仍属于供给侧治理范畴,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需要进一步疏导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实现“标本兼治”。

  我国社会为何存在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到地下或家庭的担忧,是因为客观而言,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之下,家长有提高孩子的分数、名次的现实需求,如果这一需求没有得到疏导,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无法满足,就可能转为请私教,包括请在职教师家教,请住家保姆家教,以及有的培训机构则送家教上门。

  指导意见明确了违规家教的情形,包括在职教师家教、没有合法教师资格的人员家教、以住家保姆名义请家教等都是违规的。很显然,根据指导意见,监管部门可通过网格化管理、扩大线索来源等方式,进行监管、查处。但也需要意识到,鉴于转向地下、家庭的私教的隐蔽性,要取证、查处是颇为困难的。

  这就需要科学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合。所谓科学治理,是指要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由专家委员会鉴定培训的方式、内容是否违规。这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把上海推进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引加以推广。上海提出,培训机构、各级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各方对培训服务类别存在疑议的,可以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市级专家鉴定机制,受理相关鉴定工作。专家委员会鉴定机制,不仅可以处理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分类争议,如有机构以非学科培训为名开展学科类培训,可由专家委员会对具体培训内容进行鉴定;还可用于取证转向家政服务的学科类培训服务,如家庭聘请的是住家保姆,但住家保姆的主要工作是对孩子进行一对一家教,这是需要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的。

  由于家长请私教十分分散,这无疑加大了监管的难度,这比查处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还难。为此,需要加强监管力量,明确属地管理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是一刀切的关停,而是通过严格治理,让校外培训回到其应有的功能和定位。如学科类培训不能利用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

  所谓系统性治理,则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堵住监管的漏洞,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就是堵住违规、变相的学科类培训运作空间。有一些机构策划搞咖啡馆培训、图书馆培训以及异地培训,这显然是不被允许的,这不过是换一个培训地点而已。

  第二层次是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治理,针对转向地下或家庭的私教,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需要通过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给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去处来加以疏导。有的家长不满意学校教育质量,这部分家长如果有条件就会想法设法请私教,对于请私教的家长,最多进行批评教育,而无法进行处罚——处罚只能针对供给方。还有的家长工作忙,就连双休日、节假日也经常加班,无法陪伴孩子,如果社区里没有有意义的去处,这些家长也会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虽然双休日可开展非学科类培训,但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学科类培训,上不了学科培训,就会请私教。因此,要疏导家长的需求,就必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并由社区提供双休日、节假日的活动去处。

  第三层次是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国家庭教育理念,还延续之前的功利教育观和成才观。这需要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推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合理的期待,为孩子规划适合的成才道路。之前,很多家长从培训机构那里接受的家庭教育指导,往往是“打鸡血式”,增加焦虑的,全社会由此存在教育剧场效应。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后,家长也就可以逐渐从剧场效应中摆脱出来,学校和社会舆论应该倡导科学育儿理念,不再刺激家长的焦虑。(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未标题-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