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管培俊: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治理
2021-05-27 21:1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

管培俊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芳菲五月,我们相聚青岛,参加以“数据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大学校长论坛。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和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高等教育任重道远。

  随着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演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我们要主动识变应变,聚焦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以信息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信息化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高校办学治校水平,激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借此机会,我就数据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谈四点认识,就教于大家。

  一、数据赋能教育质量提升。“数据驱动教学升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已成为不可更改的趋势,也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学校教育质量,让原本难以宏观监测的教学指标得以全面呈现,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指明方向。采用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科学化评价、智能化决策、精细化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更好地统筹协调和高效配置教育资源,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将“基于经验的教学”转变为“基于证据的教学”,将使学校在教育质量效能上快速、精准、高水平地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需求,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数据赋能教育服务创新。高校应注重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推动教育服务创新。从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不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数据共享,推动信息系统间的协同联动,创新优化教育服务。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可通过全量数据的共享交换,精简办事流程、缩短办理周期,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真正减轻教师负担,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解放学术生产力。

  三、数据赋能高校科研创新。科学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为科研活动的核心。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高等学校优势显著,责任重大。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总书记所讲的高校“两个方面的优势”,推动重大原始创新,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高校科研管理的方式方法,促进科技资源的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传统的科研组织和活动模式,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科研创新的贡献度。

  四、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高校应注重以数据为核心依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大规模意见交互,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强调用数据说话、事实说话,摒弃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更好地把握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跨领域、全样本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数据的观点辅助教育决策,着力推进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模式,以保证教育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数据助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现代科技发展为克服传统教育评价信息模态单一、缺乏过程性数据、反馈滞后的缺点,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这方面许多高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治理要着力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据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于5月21日在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数据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暨2021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致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7-14 14:5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6-23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