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毛道生: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中国式教育家
2024-02-18 17:23
中国基础教育
作者:

  作者:毛道生,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教育领域和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展现和生动表达。

  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对当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教育人理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做中国式教育家。

  一、新时代呼唤中国式教育家

  教育强国战略需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由之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中国式教育家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国必先强师。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深情地说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将教师置于“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位置,强调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承担人,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既具有无上光荣,更具有巨大责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教师,中国式现代化教师要立志成为中国式教育家。

  中国式教育家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硕的教育成果等教育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还具有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独特标识。今天我们做教师,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任务,要以中国式教育家的使命担当和专业标高要求自己,当好“大先生”和“大国良师”,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中国式教育家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担负龙头使命,做出不凡贡献。

  二、中国式教育家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1.忠于国家民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兼具社会服务和个体发展功能,自古以来就有强国兴国的使命和作用。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教育家的首要标准、立身之基和动力之源。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自己是“最中国的留学生”,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他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共和国民”,立志“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2022年9月9日,人民教育家于漪寄语青年教师,指出“过去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大先生,留学回来以后,能够在教育上有所建树,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中国魂”。她谆谆教诲道:“理想信念是大先生的灵魂,一定要能够仰望星空奏神曲,心中要燃烧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命之火。”于漪的寄语就是新时代教育人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心声。

  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教师,就必然选择了与国家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就选择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

  2.基于国情民情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要“立足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必须基于中国的国情和民情。

  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从教之初,秉持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但他很快发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当时的中国,面临国力衰微、民智未开等问题,是“穷国办大教育”,只能办“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故而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主张,既抓住教育的本质,又降低教育的成本。为推行平民教育,让更多人接受教育,他编写《平民千字课》《老少通千字课》,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今南京晓庄学院)培养师范人才,实施“小先生制”,推行“即知即传”教学模式,等等。

  当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人要秉持陶行知“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的主张,不抱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客观条件,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上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示范。教育人要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响应国家的教育号召,倾听社会的教育需求,尊重家长的教育期待。

  3.根于历史文化

  教育本身就是赓续历史、传承文化的事业,具有传递和保存、筛选和整理、交流和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和使命。教育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相互关联、互为支撑,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陶行知先生强调要维护“中国教育主权”。他深谙并推崇、用好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他根据《墨辩》中“亲知”“闻知”“说知”主张,提出了“接知如接枝”的观点。他从推崇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转变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将《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改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一座金矿和宝藏,依然熠熠生辉并指导着当下的教育实践。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学记》的循序渐进、学不躐等、教学相长、藏息相辅等教育思想,朱熹的明人伦、气质之性、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居敬持志等教育思想,支撑着当下诸多教育主张。

  教育人要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厚植教育情怀、丰富教育内容、汲取教育智慧,办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教育。

  4.勇于因时应事

  教育兼具超越性和保守性,但其本质是流变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等都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向改革创新要红利,让改革创新释放持久红利既是治国安邦的要义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诀窍。

  1917年,蔡元培以大无畏的精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推行“教授治校”,首倡“五育”并举的思想,首开招收女生的先例,将一所封建思想浓厚的学堂改造成一所现代大学,做到了陶行知所说“第一流的教育家”应具备的“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密集出台了关于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美育、体育、“双减”等一系列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文件。可以说,教育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好,正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作为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教师要自觉认同、深刻理解和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改革举措,让自己成为“主动的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执行者”,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谱写教育新篇章。

  教育人要有求是创新、因时应势的改革意识,特别是要借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这股东风,顺势而为,促进自己观念转变和行为改进,寻求更好的教育。

  三、探索中国式教育家的成长之路

  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确保和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教育亦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国式教育家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自身要爱党爱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性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坚决贯彻和有效落实。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育人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学子。

  2.思想凝练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行动就会偏离方向。陶行知先生非常认可燕子矶国民学校的丁超校长,说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中国式教育家应具备将理想和事实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能力。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作为校长、教师的中国式教育家,应当去凝练和确立自己的教育思想,以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人的正确思想从何而来?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它既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而“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校长的先进教育思想除了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变革中来,还可以“从书本得来,从培训获得,考察学校习得”。由此可见,教育者的思想来源于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实践和培训学习等,形成于外在滋养和自主反思的碰撞与激荡。教育思想,不是用来写文章的标签或对外宣传的口号,而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实践的。因此,教育人要注意将思想凝练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促进。

  3.自主发展与外在培养协调推进

  在“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思想的指引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推动了培养“教育家”或“大先生”的强师计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育部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等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的“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等培训项目,都是对此规划的积极响应。

  教育家型教师要自觉主动地抓好自身发展,做到“以大师育大才”。教师既要抓“输入”,如阅读、听报告、研究政策、听取同侪的指导等;又要抓“输出”,如教育写作、讲话发言、讲座报告、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输出即输入”,在输出过程中,逐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条理化,实现认识深化、体系建构等。教师要学会基于教育现场的专业对话和教育反思,寻找理论在实践上的落脚点和实践在理论上的支撑点,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贯通。

  总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教育人应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中国式教育家为标高和追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1-25 09: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1-22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