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张平文委员提交了《关于“培养导航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
详细
]
光明日报
2023-03-0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表示,让国家级科研平台走向中西部、服务中西部,将是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8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和时代内涵,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
详细
]
光明日报
2023-03-08
吕建表示,需进一步优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结构布局,完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方守恩指出,人才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要从娃娃抓起,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系统推进,为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尤政表示,国家应该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根据高校属性进一步优化多元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其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功能,并最终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呼吁,在后疫情时代,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疫后的心理重建。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代表委员就此谈了他们的看法。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回顾过去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郝平代表表示,北京大学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等教育的新动能。
[
详细
]
光明日报
2023-03-07
李言荣表示,作为大国科研的重要范式,有组织科研对于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有着特殊意义,也是当前国内高校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
详细
]
中国科学报
2023-03-07
调研发现,我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体系结构、评价机制和办学自主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
详细
]
中国青年报
2023-03-07
吴碧霞建议,尽快加强农村地区防性侵教育普及和防性侵治理体系建设,将防性侵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常态化教学,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7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
详细
]
央广网
2023-03-06
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重要使命。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6
吴碧霞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负责,稳妥接轨国家就业统计工作,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体系。
[
详细
]
中国青年报
2023-03-06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5日表决通过了大会关于设立十四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决定设立10个专门委员会。
[
详细
]
央视新闻
2023-03-06
王志刚说,希望从事AI研究、转化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自身能够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为推动AI发展,以及为国际社会作出中国贡献。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6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础领域的研究,往往路径不清楚、方法不确定、失败率比较高。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6
杨扬建议,要谨防体育中考走偏、确保考试公平,同时做好科学研判,审慎决策今年体育中考及其他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事项。
[
详细
]
新华社
2023-03-05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敏豪建议,调整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免试攻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条件,为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纾忧。
[
详细
]
新华网
2023-03-05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面向“双碳”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依旧稀缺,实践、创新型“双碳”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健全,制约了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5
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8%提高到95.5%。
[
详细
]
中国教育报
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