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医科大学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
2022-02-16 09:56
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发展委员会公布了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广州医科大学入选。

  三部委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公布的名单全国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广东省8所。

  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广州市率先于2015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州医科大学成为广东省“十四五”期间推动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的重点支持院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州医科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品研发”全链条发展的理念,破除“四唯”,真正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彰显了广医人的实力与担当;始终坚持注重特色引领和差异化发展,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上形成了具有广医特色的优势,在ESI综合排名中,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始终坚持以本为本,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校有1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全校招生专业中占比52.38%,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实现了全覆盖。

  以呼吸病学学科“高峰”带动形成广医学科“高原”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首批“冲一流”学科,现居ESI全球前1.21‰。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临床医学全部二级方向。临床医学学科团队近六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 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其中,呼吸病学是国内领先的龙头学科,连续12 年排名全国第一。呼吸病学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于一体。如果说呼吸病学是“高峰”,那么通过学科共建,广医正在力争形成学科“高原”。

  胸外科学建立国际领先的肺癌微创手术与早期防控体系,实施肺移植例数及成活率均处全国前列。变态反应学科建有国内该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妇产科学引领中国产科高危妊娠处置方向,建有华南地区成功率最高的辅助生殖中心之一。神经病学的癫痫疾病诊治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血管病等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附属脑科医院连续十年排名华南地区首位,牵头申报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中南)。泌尿外科学在国内最早开展微创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儿科学在儿童重大疾病相关防控战略研究等方面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肿瘤学首创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双一流”建设以“呼吸系统疾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为切入点

  广医“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布局坚持“以医学为重点,加强医学相关学科建设,促进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路,统筹学科分类发展,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体系。通过一流学科建设促进临床医学学科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一流学科引领、多学科竞相发展互相支撑的格局,带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学校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基于本身在呼吸病学领域的学科优势,且呼吸系统疾病涉及学科面广,广州医科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以呼吸系统疾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作为建设口径,并设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建设目标。第一阶段:力争到2025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整体实力进入国内前10%。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先进行列。第二阶段:到2035年,临床医学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综合水平位居国内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第三阶段:到 2050 年,临床医学学科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学校跻身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行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