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编造缩短学制,假冒部长讲话,背后是一条流量的伪作产业链
文 / 陈志文
2021-10-19
学校教育以及学制的设置,并非简单为知识性学习;知识性的学习可以压缩,但人的成长是无法压缩的。

  缩短学制,小学改4年完全是谣言,不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内容。昨天,教育部与各地综合实验改革地区先后发出澄清消息。

  但比这个谣言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谣言的来源和传播。

  前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找我咨询求证基础教育综合实验的内容,并发给我一份内容,声称是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方案,其中有很多吸引眼球的内容,尤其是学制缩短。

  比如第一条,就说男孩女性化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的办法是加强体育锻炼。还有更惊人的提法,比如缩短学制。原来中小学12年制改为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2年。这也是这次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还有更理想色彩的内容,比如中考分特色考试,以发现孩子的不同特长。这项事关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所谓方案,竟然还包含了所谓大学改革,比如1/3以上大学改为工科或高级蓝领大学等等。

  这显然是一条再明显不过的假新闻,是谣言。

  第一,有很多不专业的提法,不仅违背相关规定,更加违背基本教育常识与规律。比如中考分特色考试的问题,个性特点绝不是考试能考出来的,更不是中考本身的核心职能。无知者无畏,大约说的就是这类。

  第二,基本逻辑与体例都是乱的。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竟然给高等教育“下棋”,比如1/3以上大学改为工科。

  第三,基本行文不符合政府文件的规范,未免也太辱没我们大量公务员了。

  但就是这么一份错误百出的假内容,很多人都信了,并四处转发传播。

  更诡异的是,这份内容,与近期谣传为怀进鹏部长的讲话,几乎一样。

  比如这些谣言说,“怀部长强调要缩短学制,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取消小升初,义务教育改为九年。要普及高中,高中分特高、普高、职高,把专业教育前移至高中,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便于发现并培养偏科偏才的学生。中考分特色考试,尽早发现有特长和特色的孩子,依据特色分别进入普高、特高或职高,开展多样性、特性化培养,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生存和工作。”……

  眼下这份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谣言与怀部长讲话的伪作,很多内容基本一致。 来自哪里?谣言如何传播的?

  南都记者调查还原了这个过程。

  8月2日,怀进鹏部长上任伊始,一个自称为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昆仑策特邀研究员的余云辉在网上发文《给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怀进鹏同志的建言》。

  建议书的作者,余云辉,网上介绍比较凌乱,既是企业家,也写着教授,但大多是特聘什么研究员、客座教授一类,从未提及是哪个学校的正牌教授。

  无论是什么身份,但都与一个昆仑策研究院相关,此文也发布于此网站。到网上查了一下,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所属机构为“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万元,法人、董事长为宋一峰。

  这个公众号涉及的主题,几乎全覆盖,政治、经济、军事,五花八门。教育,只是其中之一。总之,余云辉,既不是教育研究者,也不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

  随后,网上陆续出现了“教育部长十条改革主张”的内容,基本均来自徐云辉这篇文章。在此基础上,各种媒体平台上,动辄假冒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九条或者八条改革主张的消息越来越多,全都是来自这篇建议的伪作。不断演化出的新伪作,从十条,变成九条,或者八条,林林总总大约有三个版本在网上流传。

  这也是时下流行的自媒体操作上“蹭热点”的做法,其核心就是流量。教育部部长新上任,于是大家会“臆想“:新官上任三把火,于是一堆新举措出台,但新部长没有公开谈过任何改革,这篇文章就成了最好的制作材料,不断添油加醋,哪管真假。

  怀部长的十条、九条、八条“主张”也罢,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泛滥于网络,怀部长作为一个计算机领域的科学院院士,信息化专家,也是无可奈何。前两天恒大曾经的首席专家任泽平声明中有一句话: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一条假新闻能掀起轩然大波,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在了一些敏感点上,比如缩短学制。

  近年经常出现这种说法,也的确有一些人希望缩短学制。但此事非常复杂,也事关重大。

  在这其中,很多非专业人士更多的是从知识学习角度出发认为可以压缩学制。但却忘记了,学校教育以及学制的设置,并非简单为知识性学习。我们说学校是小社会,学校更是一个在小社会向大社会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有知识性的学习,还有心智的养成,比如与人协作,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承受必要的压力等等。

  知识性的学习可以压缩,但人的成长是无法压缩的。少年班大学生一直备受争议,就在于这方面,心智的成长上容易缺失一部分。

  总之,这一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并非不可以调整,比如结构性调整,但过程一定会非常谨慎,绝不会如此轻率。

  但遗憾的是,很多非专业人士,以及公众人物,很喜欢以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大谈学制缩短这个敏感的问题,也往往会引起公众的关注,这就是公众流量密码。

  教育领域这类流量密码的关键词还有很多,比如高考改革,中考改革,择校等等。一旦高考改革新举措,新方案出台,那绝对是热搜主题词。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青年报借愚人节搞了一次愚人新闻,比如“博士可以生二胎” “青岛建成啤酒城,自来水管一开就是啤酒”等等,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虽然在报头上就强调,千万别当真,还是让很多人信以为真。这其中的缘由之一就是投其所好。

  这些假新闻与伪作流行,其中的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媒体平台化的背景下,流量第一。

  在目前的各种互联网平台上,流量就是生命力。有了足够的流量,仅仅用户浏览就可以带来很好的收益分成;如果用户足够多,则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经营,比如卖东西,直播,把流量变现。

  于是,不择手段赚流量就成为大量自媒体与其背后公司的常规做法。

  一个公司,养几十个账户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如一个主营教育市场的,不仅有XX爸爸公众号,也有XX妈妈公众号,还有名师类公众号,背后实际是一个团队。一旦有新政,碰瓷热点就成为常规做法。

  只是这类专业的公司做法和以前的赤裸裸造假不同,手法更隐晦,内容也似是而非。

  假冒某著名人士就某热点问题发言,提一些意见,尤其是似是而非的观点成为常规做法。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某名人声明,某某文章不是自己说的,写的。

  北大温儒敏先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语文学科上影响非常大,近年一些自媒体账号就曾屡次捏造温儒敏先生的发言,让温先生苦不堪言,各种场合不断强调网上那些发言不是他说的。

  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日前也在一个群里问,怎么举报删一篇伪作。

  这类伪作,让一些人误以为对方只是错误传播,于是很多人只是要求删除,并没有采取法律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恶行。

  新任部长,又是公众关注的教育话题,怀部长就成了这其中最好的题材,赚取流量最好的题材。于是怀部长的各种“改革高论”伪作就出台了。

  这一幕循环往复地发生。 2016年,陈宝生部长上任伊始,也曾有人公开给陈部长建议书,随后也出来一批陈宝生部长改革新政的伪作。

  一些专业教育的群里也不断有人转发这些伪作,记得日前在一个专业教育群里,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老师怒斥怀部长改革举措的文章是假新闻,但是传播者解释说:我发出来就是求证一下真伪。足见这种伪作的影响。

  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出台,于是,“怀部长的新政”,就摇身一变成“基础教育综合教育改革试验区”新政。这一系列谣言就持续不断,改头换面地流传出来了。

  似乎未来我们也无法彻底杜绝其他类似“新政”。

  怎么办? 除了及时澄清,还有什么办法?

  当然是严惩,让造谣者受到严惩,比如关闭其公司与相关所有账户,更进一步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近期相关部门已经对一些为吸引流量没有底线做法的网红进行了封号打击,但对这种隐晦的专业化制造流量的伪作与造假,并没有太严厉的惩处,只是一删了之,但流量已经赚到了。

  这种做伪作假的成本实在太低,对于被造谣者,想彻底删除几乎没有可能。

  截止发此文之时,假冒怀部长的改革新举措的文章仍然可以被搜到,赫然存在于一些人朋友圈。

  酒驾怎么被遏制的?入刑!如果没有严惩,我坚信,这种恶意造假的伪作产业链还将生生不息,相关部门也还将不断澄清下去。

  最后还是需要公众有足够的分辨能力,不能听风就是雨。

  我不能要求大家都是教育专业人士,作出专业判断,但涉及一个重大的教育政策,去教育部网站和“微言教育”公众号等官方平台上看看,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吗。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