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专栏
义务教育能否考试?能否搞选拔性考试?当然可以
文 / 陈志文
2022-07-10
义务教育能否考试?能否搞选拔性考试?当然可以!中考目前就是一个选拔性考试,绝不能以区分度过低的水平测试替代!

  义务教育能否考试?能否搞选拔性考试?当然可以!中考目前就是一个选拔性考试,绝不能以区分度过低的水平测试替代!

  这两天谈了很多用水平考试替代中考的不合理与错误,有一些人留言,包括一些“专家”跟我强调: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所以不能用选拔性考试,为各地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替代中考辩护。这种说法,让我惊讶于一些“专家”与一些老师的认知水平,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发生目前这种事情,不得不再谈谈考试与义务教育。

  教育测量,换一个说法即考试,如果不用于学生就学的筛选,就只是一个教育质量监测手段之一。在大量的质量监测上,往往不需要细分,是一个粗颗粒,所以一般质量监测都是“水平测试”,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定义测量时的难度系数,不一定要追求绝对的正态分布,比如年初四川明确要求小学的测试平均分95一样。这次以北京为代表的中考的命题,从结果看,就是一个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大头娃娃”,不属于一般意义上正态分布的“水平测试”。比如400-500分之间,在海淀仅有407人,但在651分就有413人,因此,有很多人说目前这种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根本算不上水平测试,基本的正态分布都不成立,是讨好式的测试。所以“哪个是圆锥体”这类考小学生的试题都进入了这次中考。

  水平测试也可以用于选拔,但需要辅之以综合评价,即不以成绩为核心或唯一依据,成绩只是基础,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水平测试用于升学考试,必须同时搞综合评价,因为水平测试本身无法细分。同时,这种水平测试,务必要追求相对客观的正态分布,而不是人为讨好考生,搞“大头娃娃”式的水平测试。

  选拔性考试,本质就是为了筛选,我国的高考是其中的代表,中考也同样。这种考试核心就是细分,而不是粗颗粒的粗分。尤其是在我国,还无法做到综合评价,中高考还是以分数为核心,唯一录取依据的情况下,就必须细分,不得不细分,以最大可能保障公平与科学。

  义务教育能否考试?义务教育能否搞选拔性考试?当然可以。

  考试,作为质量监测的基本手段,只要不用于学生的选拔,筛选,就没有任何问题,更无关难度或难度系数多少,核心是不超纲,不超标。一味降低难度系数的测试,讨好式的考试,不仅不利于教育质量控制,也不利于减负,减负本身也不是降低教育质量与要求,这个问题有空再谈。

  换句话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只要考试不是用来筛选学生,区分受教育权利的,比如能否上学,到哪里上学,就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根据需要,搞更细分的非水平考试。

  义务教育阶段结束,进入高中教育,高中不是义务教育,谁去普高,谁去职高?谁去人大附,清华附,谁去中关村中学?于是就不得不设置了中考这个选拔性考试。截止目前,我们还没有搞12年制义务教育,即高中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如果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就不能搞选拔性考试了。如果不是义务教育,选拔就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选拔性考试已经和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关系了,其决定的是后面的入学资格问题,而不是前面义务阶段学生的教育权利问题。对于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不少老师和专家还搞不清楚,不断强调义务教育,让我无语!

  怎么选拔?如果坚持搞粗颗粒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替代“中考”,那就必须搞“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否则只能选择细分的,有更高难度的“选拔性考试”。在还以分数为唯一录取依据的中考政策下,用低区分度的水平考试,显然是方向性错误,既不科学,也不公平,甚至是对公平的摧毁。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