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4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因对录取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的专业不满意,再次放弃入读高校。十多年间,唐尚珺曾多次考出了还不错的成绩,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广西大学等录取,但均未就读。
不但有唐尚珺,还有今年第26次参加高考的梁实,也使得公众对高考复读有了深刻认识。在高考的范畴里,因未考到理想高校而复读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中考复读就会受到很多限制。尽管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录取率却不降反增:2021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2.89%。比起高考逐年上升的录取率,中考在全国范围内65%对35%普职分流,且不少地市限制中考复读,更像是“一锤子买卖”。
被限制的中考复读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复读。若学生因自身原因确需复读的,第二年参加中考时,往届初中毕业生在应届生录取分数线上提高20分录取。”近期,山西运城市教育局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应市民关于初三学生复读的咨询时称。
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普通高中招收往届生时要在应届生录取分数线上提高20分。
△运城市教育局官网
8月17日,运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此政策进行介绍,“咱们应该是不建议复读,所以会有这样的政策,为的就是减少大家复读。”
全国多地对中考复读均有所限制。安徽阜阳市规定:继续实行应历届考生分开录取,省级示范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历届生。黑龙江省规定:学校不准招收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学校重读,明文禁止复读。哈尔滨市则按照《哈尔滨市2022年中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哈招考办字〔2022〕3号)规定:具有哈市九区户口的考生,未被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高中阶段)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系统注册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中,但不能报考重点高中和民办高中。四川省泸州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招收复读生。
不但有多地明文禁止复读、限制往届生报考重点高中的政策,还有不少地市超过运城市“20分”的涨幅,往届生要比应届生分数线高30分、乃至50分。
考生想要复读,在不少省份,找遍全省可能允许复读的初中都没有多少个。根本原因,还在于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同于高中,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普及性的特点,面向的是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为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因此,中考复读就存在着破坏义务教育生态的问题。
而在这一问题上,高考与中考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对于高三生复读的理解就不同。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人,本专科招生人数1001万人,全国平均录取比例93%。不同于80、90年代的精英教育,在现在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重要的是上什么大学。名校依然难考,600分甚至无法保障能够上一个好大学。
在“高分通胀”和“人人都能上大学”的背景下,高考的选拔性并不因试题难度或者分数体现出来,而是以学生在各省份的排名段位以及好学校逐渐上涨的分数线而彰显出来。区分度才是高考的作用所在,也是高考的职责所在。所以,对自己高考成绩不满意的考生可以有第二次机会,甚至更多,来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个值得的学历起点。
限制复读
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公平
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要求宝鸡市所有公立中学、民办初中学校、普通高中、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招收初三复读生,引发舆论关注。相关负责人解释,正是因为“复读生挤占了义务教育学位资源” “损害了应届生合法权益”。
试想一下,中考考点就那么多,多复习一年的意义不言而喻,复读生中考录取的几率肯定比应届生高。如果没考上重点高中的考生,都再读一年,义务阶段的教育生态会有多么脆弱。比如,去年云南宣威一名网友指出,宣威地区有很多学校接受初三复读生,每年将近有1000人左右回来复读,这破坏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占用了大量的教师资源。
如果复读生与应届生是一样的要求,对应届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完全放任中考复读,无疑会加剧初中生学业负担,加剧内卷和恶性竞争,这违背“双减”精神,也影响了高中、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因此,即便禁令政策的确不尽如人意,有改善的空间,归根到底维护的还是大部分应届生的权益,还是初中阶段的教育生态。
一项政策的发布,考虑更多的并不是个别考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生态的问题。比如,宝鸡市在2019年出台禁止招收初三复读生的政策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宝鸡义务教育阶段很多政策都走在全省前列,出台这项政策也是经过充分调研的。
然而中考复读限制确有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因病中断学业,应该允许复读。但对于正常读完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国家没有义务再允许其重复占用教育资源,挤占应届生名额。由此可以反观运城市往届生比应届生高20分的规定,相较直接禁止复读的地市,或者复读之后只能考职高不能考普高的地市,实际上也允许了初三学生复读,也在往应届学生中考录取的公平问题中,找寻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点。
无论是对往届生提高录取分数线还是禁止复读,这些政策都有弊端,一部分学生被分流,无论是怎样的方式,仍旧透露出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冷酷。对于部分中考发挥失常或报考失误的学生,复读限制确实很残酷。
实际上对复读设置障碍或者“禁止复读”这样的方式本身并不太妥当。“禁止”“设限”是关乎考生基本权益的问题,是否有其他方式更缓和、妥帖?这就需要考虑到对中考录取是否应该采取多次考核、兼顾平时成绩的方式,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对于私立学校,各地的限制政策多少会有力有不逮的情况,无法切实管束私立学校,也无法彻底地落实政策的统一执行。
总之,中考复读限制政策并非尽善尽美,但如果没有限制政策,会出现更多诸如为了重点高中而复读、复读生抢占优质初中学校学位资源、加剧中考竞争和学生学业负担等问题。鉴于中考本身作为一次性考试选拔的本质,必然有疏漏之处,中考复读政策在大范围内照顾到了更多学生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
中考复读需求的背后
中考复读之所以有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到“复读可以有效提升成绩”上去,这是基于当下中考降低难度、降低区分度,以基础题目为主、模式固化的大环境。
中考高分通胀背后,一方面是学生们勤奋努力,加之较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中考本身选拔性逐渐降低,甚至已经变得“水平化”。在这种呈现出“水平化“的考试中,拼的是扎实、仔细不出错,刷题和重复训练对于提升成绩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这也给有关部门在中考难度定位的指导上,提供了一些改进的线索:对于考点的考察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适当提升难度,或在试卷中扩大对于知识点综合运用考察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以不断压低刷题能够获得分数的空间。如果中考改革能够使得复读无效,无试可应,他还会去复读吗?
中考后的普职分流问题以及重点高中问题,则是中考复读的直接推力。在现今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势下,将一部分孩子在未开启高中生涯前就分流到职业学校,的确给家长、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需要正视的是,这部分压力、焦虑被放大了。此前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曾撰文探讨普职分流的问题,破除了两个误区:「被误导和放大的普职分流与升学焦虑」
1、中职学生也可以上大学,且中职已经全面高考化,主要目的与方向是升学,不再是就业。
2、5:5普职分流比例是误解。事实上,全国统计数字是65%对35%。
且不论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继续念高中,实际上普职分流背后的焦虑也不是职业教育本身,而是社会竞争的一种缩影。即便没有普职分流,焦虑仍然存在。归根到底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好工作是有限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筛选是严格的,这断然无法改变。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职业教育本身以及社会产业结构的问题。
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症结,或者说是表征,想要彻底地解决问题,单纠教育改革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社会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教育问题才能被根治。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等到职业教育真的发展起来了,职校学生的就业口径和就业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还会有多少人因普职分流而焦虑?中考复读的需求自然就瓦解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