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生活 新劳动 新教育——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06-15 17:02
青岛西海岸新区昆仑山路小学
作者:

  昆仑山路小学是一所新建校,2019年秋季正式启用。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17055平方米,设计规模为36个班。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560余人。在了解当地环境、学生来源、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我们遵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整体育人目标,促进师生双成长。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青岛市三星阳光校园、区文明校园、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区年度安全生产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建校以来,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集中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优化国家课程,推进地方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的新的学校课程观,努力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把办学思想、目标、方向、策略揉和在文化理念体系里,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一、切实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着“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学校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做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共同画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同心圆,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育人格局,实现知行合一,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构建多元并举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明确新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我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以环境课程、常规课程和校园活动课程为劳动教育主渠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对新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化架构:一是基于“快乐农场”平台和家校资源,开发农事劳作和劳动创意课程以及家校联动与融合快乐生活课程;二是创新亲近自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式、项目整合式、主题探究式、综合展示式学习;三是以制度规约和多元评价搭建支持系统。

  1.打造劳动教育课程群,实施劳动育人

  开学伊始,学校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依托“快乐农场”开发农事劳作课程、农事生活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和快乐生活课程群,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在结构上,每一个课程群由若干具体子课程组成,并以若干项目组块的形式予以实施。比如“农事劳作”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课程群,下设“开心农事”“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四个子课程模块,在四个子课程模块之下再开发“认识农具”“二十四节气课程”“农场小作家”等10多项课程。

  “二十四节气”课程通过“开心农场”与农历节气结合,让孩子经历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倾听自然声音,绘写自然笔记,参加与街道联办的节气风俗活动,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

  “农场小作家”则是基于“开心农场”的习作项目,为儿童搭建了一个观察发现、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习作载体,激发儿童视角的文字表达,引导儿童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劳动、关注生活,产生体验、迁移感受,培养想象力,提高习作水平。

  “农具博物馆”的成立则借助了学校独特的山地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不同农具的用途,加深对我国悠久农耕历史和丰厚农耕文化的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融入常规课程,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意见》指出:“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学校常规课程更应从多方面融入劳动教育,让“劳”在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中得以渗透、落实。

  我们把学科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开发成为劳动教育的背景性资源,通过筛选其中和劳动相关的教学素材,探索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中心,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线索来验证“幸福要靠劳动”。学生在寻找、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教师再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兴趣。从播种到收获,不仅使科学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也使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3.整合校园活动,拓展劳动教育途经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通过对传统校园节日活动及社团活动用课程的要素加以改造,使活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劳动教育实效。

  将传统校园节日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发挥节日活动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悟劳动之美。如体育节开展“志愿行”课程,为运动员端水、整理衣物、提供座椅;读书节开展“小馆长”课程,体验日常图书的借阅与管理工作。将劳动教育寓于校园节日活动之中,以课程化的形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劳动情操、思想、性格等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

  4.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自我劳动实践

  2019寒假伊始,在新冠疫情防疫期间,学生长时间在家,正是开展好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居家学习期间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真正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

  学校组织教师与家长密切协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家庭条件、生活需要等,精心设计劳动课程的单元内容、目标任务,以及成果展示、表扬激励的具体办法。在布置劳动教育的任务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坚持“劳心”和“劳力”相结合、“需要”和“提高”相结合、“必要”和“选学”相结合的原则。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改变了部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不怕劳动、愿意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习惯。

  疫情期间的学校劳动课程计划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洗衣服、擦地、切菜、炒菜、包饺子、做手工等等,很多小明星、小能手应运而生。每天在班主任的课前进行网上展示,发布劳动成果,分享劳动收获,成为了很多学生自觉完成的一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成琴棋书画诗酒花。

  三、强化评价导向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结合劳动教育课程特点,学校以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劳动成效为对象,并适应劳动教育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劳动交流、劳动情况记录、劳动展示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1.劳动行为评价

  学生的劳动行为评价是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在关注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习得的同时,又要关注学生劳动中所表现出来态度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我们把学生的自评、互评是一种重要的劳动行为评价视角。自评和互评过程中,相互熟悉的若干名同学组成评价小组,每个人以别人对自己劳动行为的评价为依据,相对客观地评价出劳动学习情况。

  2.劳动成效评价

  学校目前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和劳动教育标准为学生量身设计近30项劳动课程,并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项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组织劳动技能认证活动,这是对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成效评价过程,以评价促实施,检验学生对劳动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劳动认证采用学生申报,班级认证,教师组织管理的方式进行,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过程,感受劳动乐趣,促进身心发展。

  我校的劳动教育基本思路已经形成,体系开发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学习方式、强化制度规约、促进落地实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今明两年将是我校特色学校创建日趋成熟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劳动课程的优化和实施,加大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力度,落实各项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劳动技能,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校将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继承优秀传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湖北省教育厅 2022-05-25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