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尺寸教材 悠悠国事
2020-01-22 09:42
光明日报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讲,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这是立足当今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总结我国教材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做出的重大创新。我们要全面理解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新时代教材建设行稳致远、开创新局。

  充分认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深刻内涵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需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第一,体现国家意志是核心要求。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决定国家的下一代人学什么、信什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加强教材建设首先就要体现国家意志,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主流价值,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成为拥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的一代人。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材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权,把党的领导和党的主张落实到教材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好育人育才的重要关口,使教材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第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是重要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为之不懈努力,归根结底靠人才。教材建设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扎根中国大地,拓宽国际视野,以全面提高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为重点,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学段衔接的教材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强化政府统筹管理是基本手段。在新时期突出教材建设的国家职责,坚持统筹管理,实行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一方面强化国家层面的统筹指导,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学校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国家主导、多方参与的体制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教材建设合力。

  坚持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基本遵循

  教材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一坚持五体现”指明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教材工作的指导思想。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各学科的基本知识规范和知识体系,反映了各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教材在阐述各学科的基本原理时,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科学的总结、提炼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去。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材,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材建设才能方向正确,不会误入歧途。

  第二,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这既是对教材内容本身的要求,也是对教材建设工作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具体实际中运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对教材工作而言,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传统教材建设经验,加强对教材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走中国特色的教材建设道路。对教材内容而言,重点是把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系统、有机融入教材中,分学段、按学科层层递进阐释好。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些重大成果,不仅是思想政治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亿万中国民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践经验、思想认识和智慧创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理论深度和精神高度,理所当然应体现到各学科教材中去,使之学科化、学理化,成为各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期历史过程。教材建设必须始终立足中国实际,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必须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不同国家的教材都有各自国家和民族鲜明的特点,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当代中国的教材,应当积极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反映当代中国实践的时代成果,同时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格,符合中国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自信地走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气派的关键。

  第四,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充实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概括总结了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九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工作也要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贯彻“九个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第五,必须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教材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传导的价值观是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人们往往通过教材来研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现、文明传承、道德要求及价值取向等。因此,我们的教材既要充分反映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重要价值观念。用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教育我们的学生,使之继承好、弘扬好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牢中国底色,传承民族基因。

  第六,必须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教材不仅是学术知识的记录者,也是文化文明的传播者。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教材建设更不能闭门造车、抱残守缺,要坚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好的教材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我们必须站稳中国立场,坚持“为我所用”,对于西方国外好的东西大胆吸收,不仅要吸收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也要吸收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体现国家与民族风格”与“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与创新成果”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立足中国才能放眼世界,放眼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

  “一坚持五体现”,既包括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内容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方面的要求,是对教材国家意志的集中概括。要在教材建设中充分体现这一总要求,既要靠专家个人的自觉努力,更要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引导和规范。

  贯彻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实践要求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此次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就是贯彻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大举措,是加强统筹指导、强化规划引领、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督促检查的系统制度设计,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落实。

  第一,加强统一领导。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整体推动教材建设,提升教材质量,维护教材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更好地贯彻和体现国家意志。中央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成立教材局,是加强统一领导的重大举措。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以来,统筹推进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从教材规划、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编审队伍、基础研究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审核把关,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压实各方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系统设计,推进大中小学教材一体化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完善课程教材体系,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巩固和加强教材铸魂育人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第二,加强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是根据所面临的形势要求,针对教育改革和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工作任务和相应政策举措,是教材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教材建设规划体现国家意志,重在政策引导,告诉人们教材建设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教材建设规划的研制印发,描绘了近期各级各类教材建设的目标蓝图、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推动教材建设进一步凝练特色,规范秩序,提高水平。下一步要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把教材规划实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项建设任务责任主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建立规划实施年度报告、中期检查、终期总结制度,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举措落到实处。

  第三,加强教材管理制度建设。教材建设规划是从政策层面对教材建设进行引导,管理制度则是从规章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管理主体、教材编审选用主体的职责。制定印发中小学教材、职业院校教材、高等学校教材三个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覆盖大中小学各级各类教材,全面加强教材管理制度建设,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实现管建结合、以管促建。明确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的责任,充分考虑各学段各级各类教材的特点,明晰资质条件,提高准入门槛,规范程序标准,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加强政治把关,政治上有问题的教材不能使用,政治方向、政治标准要有机融入教材,不能简单贴标签。“四梁八柱”的顶层管理制度基本确立以后,下一步要抓好管理办法的落地落实,加强各种配套机制建设,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教材管理制度。

  第四,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中央关于教材建设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各种教材规划、管理制度,执行得好不好,落实得怎么样,离不开有力有效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体现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材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教材建设秩序,营造良好环境,矫枉纠偏、鼓励先进、惩戒问责的有力手段。加强督促检查,需要把传统监督技术和新媒体监督技术结合起来,把定期与不定期督促检查结合起来,把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专家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全学段跟踪、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测、全天候反应的督促检查机制。要强化督促检查结果运用,将督促检查结果纳入相关考核和评价工作指标体系。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我们一定要对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推动教材事业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2-24 10:16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26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