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钟秉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1-11-02 12:25
中国教科院
作者: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与挑战

  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到“十三五”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已基本全面普及。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变:一方面,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更多人想上好学校;另一方面,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均衡,满足不了老百姓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从教育外部环境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也驱动着教育改革,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如何推进基础学科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

  再次,科学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助力,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当前学科发展逐步综合化,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不断缩短,学科与技术领域孕育重大突破等,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人类知识传递方式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

  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师生和教学资源流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传播不断加速;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文化认同难度提升,国际化和本土化矛盾凸显,再加上疫情造成的人员交流的物理阻断,都对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内外部形势变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第一,教育改革诉求的多元性。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系统性不断增强,教育内部和外部关联度也在不断增加,亟待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普及程度的提高,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利益诉求多元化,这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往往是以价值观的形式体现在学术舆论、学术争论和政策制定当中,无疑增加了教育决策和改革举措实施的难度。其次,教育质量提升的周期性。提高教育质量周期较长,这与公众需求形成强烈反差。要化解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根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而发展教育、办好学校,必须遵循内在规律,无论是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都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在短时间内简单堆砌出来。必须励精图治,坚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蕴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体现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和引擎;在中观层面体现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成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在微观层面体现为学习者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一方面,高质量高等教育建设体系要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要立足于夯实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初级阶段,2020年攀升到54.4%。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应注重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体系,区域布局、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以及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等。

  第一,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实现不同类型高校的分类发展,满足普及化背景下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其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本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要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就业面向等。只有把人才培养规格研究清楚,才能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比如说现在有二三十所学校正在探索培养高职本科生,这种高职本科人才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存在哪些差异,应该研究厘清,这样政府才能分类指导,学校才能分类发展。最后,探索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类型结构是普及化初级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其一,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需求。发挥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势和引领辐射作用,扎实推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其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视基础学科与关键技术领域。既要重视基础学科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又要加快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调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奠定基础。其三,优化层次类型结构,聚焦培养质量与内涵建设。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分类发展,重视本科教育,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调整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

  第三,优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首先,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协调好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协调畅顺的内外部关系,推进大学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完善大学领导体制,优化大学组织结构,保障大学民主管理,探索多元参与下的协同治理,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回归大学组织特性和本质属性,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要关注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加强教育抗疫国际合作交流;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推进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拓展,提升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治理。

  (本文根据钟秉林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的报告整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