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刘宝璋:从《唐宫夜宴》谈文化传播
2021-03-01 19:49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刘宝璋
  近期,河南卫视人气飙升、口碑攀高。其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破壁出圈,惊艳四方。接着,河南卫视一鼓作气,制作的只有半小时的元宵晚会又火了!网友高呼,中、中、中!
  河南卫视下功夫了!出彩了!《唐宫夜宴》火了!河南卫视火了!河南历史文化古迹也火了!估计,随着气温升高,疫情退散,河南旅游也要火!
  在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量极其丰足的融媒时代,人们的记忆力已经只有几天,或者说人们更愿意选择忘记。这次,河南卫视打造的《唐宫夜宴》持续升温,刚过半月,河南卫视又加了一把火——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那群灵动、娇憨的唐朝少女再一次成功亮相。河南卫视让观众选择了记住她。
  河南卫视做了一次很好的文化传播、文旅推介、节目营销。《唐宫夜宴》是由历史打底、文化支撑、科技加持的一款节目,是有百姓情怀的,能引起感官愉悦、感情共鸣、心灵震撼的。洛阳—唐宫—唐朝—梦回大唐,这是历史的底色。唐三彩、莲鹤方壶、《千里江山图》,这是文化在流淌。炫丽背景、荧幕呈现、5G+AR技术,这是科技在发力。娇憨、灵动、丰腴、可爱,一群普通的宫女,真实自然又厚重典雅,让人看了舒服,这是百姓的呼唤。
  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下,那就是“创意导航、内容为王、渠道通畅”,这是现在做新媒体、融媒体宣传不得不注意的。否则,就没有人买账,只能是自顾自怜孤家寡人。
  没有好的创意,不吸引人。有了好的创意,缺少内涵,往往是昙花一现。《唐宫夜宴》内容丰富,信息量厚实,立足于区域文化,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创意有了,内涵有了,这只完成了小一半。传播力强不强,覆盖面广不广,还要做平台和渠道的选择。试想一下,如果《唐宫夜宴》是由“杨贵妃”出境歌舞,效果会如何?恐怕是审美疲劳、高冷无人缘。一群普通的宫女,鲜活真实,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震撼了观众的心灵。网络主力军——青年,将其拱上了微博热搜,在各类社交媒体的播放量更是惊人,网友大呼“过瘾”!谁说青年人不喜欢国粹,不热爱传统文化?那是因为你凌空蹈虚,花架子十足!
  无独有偶,央视网络春晚歌曲《九九八十一》也爆燃舞台。歌曲是由华阴老腔传承人与844女子摇滚乐队共同演绎。这个老+少、传统+时尚的混搭,搭的很有料,把《西游记》、华阴老腔、时尚新锐揉了在一起,难舍难分,历久弥新。
  无论《唐宫夜宴》还是《九九八十一》,都突破常规,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突破次元壁、破壁出圈。这里面其实包含着新媒体传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或者倾向,需要我们把握其特质和方向。一个是“反标准化”,一个是“祛魅化”。标准化是在社会发展中为了求得最佳效果而形成的规矩,但社会的发展总是超前于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新媒体的“反标准化”,实质上是促成一个“更优标准”的产生,也是话语体系的一个革新。
  我们的历史文化在长期形成过程中,有一个“造神”的进程,比如,我们认识的商纣王是历史文化加给我们的商纣王,古人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长期形成的门神、灶神、财神形象也是这么来的。青年人在新媒体传播中,已经在改变这种固化的形象和认识,进行“祛魅”。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神仙形象和表情包,牛年绘牛王加上了马的形相,真是“牛马精神”。之前那些刻板、呆滞的神仙突然活跃、可爱起来。科技动漫让那些远古的神兽从《山海经》里面跑了出来,不再晦涩遥远。
  文化传播必须守正出新,我们谈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既不能机械也不可泛泛,新之于旧,有分野但不对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一个“新”字上下功夫,要主动求变,积极出新。新媒体已成为当代青年社交的主要媒介,已成为青年生活的新常态。可以说,融媒体是以新媒体为引领的,是向着新媒体融合的,谁抓住了新媒体谁就抓住了青年。目前,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都做的很接地气、很精彩。我们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还是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
  作者 | 刘宝璋,系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