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刘贵芹:全面推动新阶段高校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2020-12-16 09:28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战略任务。社科司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新发展目标,落实部党组“五找”要求,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一、在深入学习教育上聚神聚力,更好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组织全司党员干部原原本本深学细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办好“两件大事”、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进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思政课教学,指导全国重点马院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重大思想观点开展研究阐释,发挥重点研究平台和重大选题作用,产出一批有分量成果。要强化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为中心内容的教师专题培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求是》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办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班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二、在加强全面领导上聚神聚力,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要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3·18”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以政治统领业务,以业务做实政治。要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校思政课建设全过程,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高校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过程,发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各级党委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

  三、在全面提高质量上聚神聚力,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格局大起来,围绕进一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巩固拓展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格局。要使队伍强起来,在加快配齐基础上,依托“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师研修基地、名师工作室、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开展理论、教学、实践研修,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等,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把水平提上来,按照“八个统一”要求,实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华文化为什么兴,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在促进全面繁荣上聚神聚力,更好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五路大军”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研制实施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全面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水平、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有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立足前沿、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加强项目牵引,在讲清中国奇迹背后道理、学理、哲理上下功夫,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有更大作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活力,加强人文社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要推动教育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研制印发专门文件,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刘贵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20-10-23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