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群体。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当前重大疫情应对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
一是加强爱党与爱国主义教育,坚定自信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谱写了一曲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壮丽凯歌。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实践教材、上好这堂实践大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向他们推送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向他们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案例,向他们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组织动员大学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所在地基层群众一同做好自身防护、一同抗击疫情,积极配合所在的社区和村委会,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传播正能量,让他们在亲身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进一步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保障知情权。当前的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各种信息鱼目混珠,各种谣言满天飞,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和有关要求,及时报道学校抗击疫情的有关情况和动态,不回避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学生的重大关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要积极搭建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沟通平台,依靠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在线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提升应对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战胜疫情的有力保障。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其在整个社会舆论引导中发挥正向作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共上一堂课、师生面对面等线上活动,向大学生及时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不传谣、不信谣。要坚持典型引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好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讲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彰显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要通过征文比赛、海报视频设计大赛等形式,支持引导大学生寻找和宣传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共同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的管控,不给错误信息、虚假消息以传播空间,确保校园网络空间清朗可控。
三是加强生命健康和大爱教育,增强抵抗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直接指向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涉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尤其是生命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通过知识竞赛、接力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护知识,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组织生态、环境、生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通过精品MOOC、官方抖音等载体,以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保护野生动物。
生命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短板。要借此机会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观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正确看待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生动教材,让大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这场突发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宝贵精神资源。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恐慌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队伍的作用,摸清学生底数和基本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校互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更要“点对点”做好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难免会产生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聆听工作室、心理健康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既要“点对面”地传递特殊时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培养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又要“一对一”地解答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身在疫区的大学生,要主动联系、主动关心,指派专门的心理教师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感,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作者:张立学,北京交通大学政研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一是加强爱党与爱国主义教育,坚定自信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谱写了一曲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壮丽凯歌。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实践教材、上好这堂实践大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向他们推送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向他们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案例,向他们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组织动员大学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所在地基层群众一同做好自身防护、一同抗击疫情,积极配合所在的社区和村委会,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传播正能量,让他们在亲身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进一步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保障知情权。当前的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各种信息鱼目混珠,各种谣言满天飞,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和有关要求,及时报道学校抗击疫情的有关情况和动态,不回避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学生的重大关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要积极搭建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沟通平台,依靠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在线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提升应对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战胜疫情的有力保障。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其在整个社会舆论引导中发挥正向作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共上一堂课、师生面对面等线上活动,向大学生及时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不传谣、不信谣。要坚持典型引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好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讲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彰显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要通过征文比赛、海报视频设计大赛等形式,支持引导大学生寻找和宣传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共同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的管控,不给错误信息、虚假消息以传播空间,确保校园网络空间清朗可控。
三是加强生命健康和大爱教育,增强抵抗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直接指向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涉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尤其是生命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通过知识竞赛、接力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护知识,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组织生态、环境、生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通过精品MOOC、官方抖音等载体,以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保护野生动物。
生命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短板。要借此机会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观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正确看待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生动教材,让大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这场突发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宝贵精神资源。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恐慌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队伍的作用,摸清学生底数和基本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校互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更要“点对点”做好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难免会产生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聆听工作室、心理健康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既要“点对面”地传递特殊时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培养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又要“一对一”地解答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身在疫区的大学生,要主动联系、主动关心,指派专门的心理教师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感,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作者:张立学,北京交通大学政研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