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新文科的提出,使人们更加重视文科的发展,在中国高校文科发展的大群体中,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理工科高校的文科专业,人们把它称为“新文科群”,“新文科群”这一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东南大学肖太陶教授提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一些高校新文科群发展的已经日益成熟,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赋予了“新文科群”这一概念更加厚重的内涵。新文科群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他们都没有像传统文科院校那样强大的文科基础,在课程设置上,他们更注重学科交叉,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体现的更为明显。在专业方向上,更注重社会需求和实用,许多理工科高校都开设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文科专业。在本研究中,新文科群具体包含授予学位为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的学科与专业。
一、研究设计
(一)理工类高校样本选取
“双一流”建设政策是继985工程、211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政府在2015年后半年启动“双一流”政策,2017年9月20日发布“双一流”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高水平院校,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13所高校为理工类,他们的综合发展水平居于国内前列(如表1)。
表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理工类高校统计
(二)新文科群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秉持目的性、精简性、可度量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可用于测量新文科群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指标体系,指标全部为可收集可测量的量化指标:
表2 新文科群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所涉及数据来源于各官方网站与大连理工大学学科评价中心数据库。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文科投入
表3 一流理工大学新文科群投入现状(截止到2019年10月)
从一流理工大学文科类一级学科的数量来看,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位于前五位,东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文科专任教师比例位于前五位,综合来看,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在文科类新文科群的建设投入上力度较大。
(二)科研成果
1、论文总数
图1 一流理工大学新文科群中英文论文数量统计(2015年-2019年)
从一流理工大学中英文论文数量统计来看,这13所一流理工大学新文科群发展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前五位,但是和中国发展较好的一流文科大学相比(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文科类中文论文总篇数分别为13918篇和17516篇,英文论文的总篇数分别为1742篇和1137篇),发展差距还是显而易见。
2、社科基金数量
表4 一流理工高校社科基金项目数量统计(2015年-2019年)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一个高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和在这方面实力比较强(如表4),同样,和一流文科大学相比(北京大学社科基金数量为216),差距依然明显。
3、进入ESI 前1%潜力值
表5 一流理工大学社科总论和经济商业进入ESI前1%潜力值统计(截止到2019年10月)
一个高校的某个学科进入ESI前1%代表这个学科已经进入到世界领先水平,ESI学科分类中与新文科群相关的是社科总论和经济商业两类,到目前为止,我国有39所高校社科总论、9所高校的经济与商业进入到了ESI世界前1%,表5中呈现了一流理工大学中社科总论与经济商业进入ESI前1%的潜力值,(潜力值=某高校某学科被引频次/该学科1%阈值),潜力值大于1表示该高校的此学科进入到了ESI世界前1%,潜力值越高表示该校此学科发展越好(华南理工大学潜力值虽将将超过1,但是其社科总论还处于即将进入ESI前1%的边缘,并未进入)。由表中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同济大学的社科总论ESI潜力值位于前3位,清华大学经济与商业进入ESI世界前1%,在同类高校中发展较好。
三、总结
新文科的提出,对新文科群的发展是一次重要机遇,研究新文科群的发展,对于新文科的建设与落实实施以及我国“双一流”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上述几项指标来看,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新文科群的发展较好,位于新文科群发展的第一梯队;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新文科群发展处于同类中等水平,位于第二梯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文科群发展较弱,位于第三梯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新文科群的发展较差,位于第四梯队。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高校,先前已有研究表明“理工科高校新文科群的发展水平对其全球排名位次有显著影响,且新文科群的发展水平与全球排名总位次基本一致”,与现有结论不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新文科群表现不佳,但是在2018年软科推出的高校综合排名(表1)中其表现却十分亮眼,这其中的差异与联系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刘佳新
指导教师:刘盛博老师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学科评价中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