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阙明坤: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各类高校办出特色
2024-01-09 17:26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无锡太湖学院副校长阙明坤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教育强国的内涵和特征,不同类型大学的使命和责任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教育在线: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您认为教育强国的内涵是什么?教育强国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阙明坤: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几年教育强国战略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时代最强音。

  我认为,“教育强国”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教育强国作为一个名词,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强”,人才培养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大,指的是教育领域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同时,教育强国还有一层含义,“强”是强大的意思,通过教育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通过教育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一个国家走向强大。所以,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就是“教育强国”的双重含义。

  关于教育强国的特征,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标准。

  首先应该是人才培养质量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强国最终的体现标准,应该是看各类各级的教育是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以这是第一个标准。

  第二是教育制度健全完善。健全教育领域法律体系,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践行正确的教育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教育功利化倾向,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教育强国要求破除一切不科学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学校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

  第三是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强国要求在教育类型、区域分布和内部体系上不能存在短板。从教育类型来看,教育强国要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终身教育各级各类的教育,都应该体现出较好的水平,不能出现短板或者弱项。从教育区域分布来看,教育强国要求在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市区、乡镇、农村,不同的区域之间不能有较大的差距和分化现象。当前,我国的教育可能存在“城市强、农村弱,东部强、中西部弱”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而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我们尽可能缩小不同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弥补部分地区的明显短板。从教育内部体系来看,教育强国要求我们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体系中没有明显的弱项。而当前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往往可能存在重视智育或者德育,忽视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如何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角度出发,我们该如何加强体育教育,保持小学生充足的体育管理时间,落实课表上的体育课时间?在美育上,我们又如何提升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强化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教育强国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互鉴互通,五育并举,同时逐步走向“五育融合”。例如,张伯苓先生创办南开大学时就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清华大学也非常重视体育教育,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意志、耐力,增强团队精神。并且,体育教育对于德育或者其他的育人体系也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不能将其割裂看待。

  中国教育在线: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您如何看不同层次、类型的大学,分工和责任的不同?

  阙明坤: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非常重要,因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以及“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当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全国3000多所高校大致分为三类: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职业技能型高校。而职业技能型高校现在也可以分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我认为非常关键。

  具体而言,首先我们要建设强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其中的重点是要发挥“双一流”大学的龙头作用,培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要建好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研究型人才,我们也要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要建好当前的应用型高校。目前全国有600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中包括一些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些院校是在1999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新组建合并升格而成的,其中不少高校是由以前的师范学校或者专科学校升格合并建成,或者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因而建校历史较短。这600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将直接关系到我们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们能否建成教育强国。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我们的实训实践实习体系不够健全,双师型教师相对薄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有待提升,特别是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岗位胜任力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三,要建好职业技能型高校。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3所,高职(专科)学校1545所,占到高等教育体系半壁江山。这些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直接关系着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如何建好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以及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为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特别是产业人才的支撑。

  对于职业技能型高校建设,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其实是同质等效、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另一方面,在职业院校发展上,一是要促进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每个省份允许有两所高职院校申报本科职业技术大学,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稳妥推进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建设,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快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院校高质量发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要改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劳动观、价值观,让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也有尊严而体面地工作。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建好建强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以及职业技能型高校,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在高等教育生态体系中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办出一流,争创一流,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强国的建设,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目标。

  (以上为无锡太湖学院副校长阙明坤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的访谈实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3-12-22 17:07
中国教育在线 2023-12-19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