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负担加重的问题,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双减”政策下教师负担加重的问题有:
一是教师工作压力大幅增加,专业发展受到影响。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较“双减”政策前明显延长;“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工作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得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均面临很大压力,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
二是教师面临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组织互助共学,开展分层指导;动态调节作业总量,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设各类兴趣课程;“双减”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教师要具备多元评价的能力,转变教育评价理念,掌握评价内容、标准、方式方法,制定科学评价方案,在教学中实施综合且个性化的发展评价;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指导的能力,对家长开展适宜指导,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作为“双减”政策实施主体的教师,一直未有相关的激励与保障政策出台。有一些地区也未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中对教师权益的保护规定。
为此,建议:
采取综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一是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师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建议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对市域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统筹调剂,确保各学校师资增减基本与生源增减同步。创新中小学教师用人机制,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动用工、劳务派遣、劳务用工、人事代理等编外用人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师交流轮岗,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系统筹划、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进校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公益性资源,创新课后服务提供方式。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
三是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优化教学评比考核和督查检查安排。畅通教师沟通渠道,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各地各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了解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的诉求和心声得到有效反映,以及时掌握教师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针对个别家长的不当言行,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做教师的坚强后盾。
四是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各地制定配套举措,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学校根据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保障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五是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准确了解并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