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乡村教师队伍扩量提质的镇原探索
2020-12-10 09:35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初冬,车辆行驶在甘肃省镇原县的山川沟壑,放眼望去,星星点点分布的学校是一片枯黄里的亮色。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深处内陆西北,镇原县也面临着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难题。如何为乡村教师树起近处可学的榜样,让乡村教师队伍不仅有规模更有质量?如何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弥补教师结构性短板难题,开足、开好课?乡村教师流动大,如何才能“留住”“留稳”?

  围绕这些问题,镇原县开始探索写出了自己的答卷。

  乡村教师怎么强?“支教”促资源优化

  “假如你们家要盖房,院子里堆着一堆沙子,你爸问这有多少沙,你咋算?”在方山乡贾山小学,六年级学生郭浩羊到现在都还记得支教教师杨奎给自己上的第一堂课《圆锥的认识》。

  贾山村是镇原县8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5月3日,杨奎带着自己分别上小学二年级和幼儿园的一对女儿,从孟坝镇孟坝小学“转学”来到了贾山小学。在这里,除了数学,他还承担六年级语文、科学和全校信息课。

  “有意思”“例子多”“喜欢听”,是孩子们提起杨奎的课时最常用的描述。

  学习立体几何时,杨奎发现学生们兴趣不高,觉得没用,他就用真实的情景问题吸引学生。在农村,家家都有储藏麦子的圆柱形麦桶,如果家里要出售小麦,该怎么计算?学校处在半山腰,门前屋外就是大自然。科学课上,杨奎干脆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田野里边玩边学,认识动植物;乡村孩子喜欢玩游戏,杨奎就讲传奇电竞战队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养成兴趣爱好……

  “支教老师们的专业技能都很过硬,还有教法,很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贾山小学教师刘静说。2019年,她通过特岗计划来到该校执教。

  贾山小学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校学生51人,每个年级学生最多不超过15人。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掌握学情,但是学生课堂主动性不高、不愿表达也困扰着刘静。在她看来,支教教师“见识多”“技能强”“方法多”,给了自己不少启发。

  杨奎只是近年来镇原县成百上千名支教教师中的一员。按照“县城校支援乡镇中心校,乡镇中心校支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思路,镇原要求城区学校教师“每人到薄弱学校支教一年”。今年,全县共有62名骨干教师进入薄弱学校支教,12所县直中学对13个未脱贫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各乡镇从中心校派出102名教师支援农村偏远山区学校。

  今年11月期中考试过后,郭浩羊数学成绩得了104分,而满分是110分。之前,他的数学成绩总徘徊在60分。

  “杨老师让我喜欢上了数学。”他说道。

  结构性短缺怎么补?“走教”盘活教师资源

  南川乡上庄小学六年级学生康皓钦是走教教师、原芦小学教师包彤的“迷弟”。

  “每次见到我,他都会追在我身后问:‘老师,今天我们架子鼓学什么曲子呀?’‘老师,我们再去敲会儿鼓吧。’”包彤说。

  走教前,上庄小学有50多名学生,配置有电子琴、架子鼓的音乐教室,却没有音乐教师。一边上着本校的课,一边上着上庄小学的音乐课,包彤开始了走教。电子琴、钢琴、竖琴,乡村孩子也有了拿起乐器、吹拉弹奏的机会。

  镇原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乡镇间地理条件差距大。100人以下小规模小学185所,占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60%多,其中,50人以下的96所,20人以下的38所。小规模学校多,按照师生比要求配齐各科教师变得不容易。在镇原县,英语、音体美教师的结构性短缺,相关课程开展效果差是乡村学校的一大痛处。

  作为贫困县,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弥补乡村音体美等教师的短缺?

  镇原县给出的答案是“走教”——通过鼓励教师“走”起来,特别是音体美教师动起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乡村孩子送去丰富齐备的课程。

  “走教前,孩子们的音乐课大多是通过白板放点音乐,学唱几首歌。走教对这里的孩子而言,可能是多了一条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途径。”包彤说。

  30年前,贾山小学校长杨明月毕业便来到贾山小学从教,当时学校有100名学生、五六名教师。30年过去,如今的贾山小学虽然只有六七名教师,但通过远程教学和走教,贾山小学拥有的教师数量要远多得多。

  走在贾山小学,学生书法、剪纸、油画作品挂在墙上,音乐教室里安放着七八架电子琴,体育器材室内,跳高垫、跨栏架、足球、羽毛球堆放整齐……杨明月说,师资强起来后,学校不仅开足开齐了课程,还构建了低年级诵读,中高年级学习棋艺、书法、剪纸的地方课程和低年级学习花式跳绳、高年级学习乐器的校本课程。

  “留不下”难题如何破?让教师有成长有获得感

  支教中,杨奎发现当地孩子的基础差,有的学生到了五六年级还不会乘法口诀,不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度数,他常常是一边教新内容,一边帮学生回头补“旧”知识。

  在他看来,乡村教师流动率大,教学稳定性差是学生学习底子差的原因之一,“学生6年里要换几名老师,学生不了解老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

  乡村教师“留不下”怎么破?镇原县从提高乡村教师的成长感、获得感入手,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林蕊馨老师上的那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让我看到了同样的学生,不一样的老师,课堂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上一次去县城里参加的师资培训,上庄小学校长刘勃记忆犹新。

  “教材里,异分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不同学期学习的,我也是这么教的,但林老师却把知识的‘隔断墙’打开了,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了更本质的算理。”刘勃感慨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培训不仅让自己感到一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迫在眉睫,更削减了自己的职业倦怠。

  从教8年,刘勃也亲眼见证了乡村教师班主任费和乡镇岗位津贴近几倍的增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从无到有。如今,镇原县以距离县城远近划分出了六类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不低于每月400元,仅今年就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48361人次,发放资金1900多万元。

  2019年,甘肃出台教师职称改革政策,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在城里干几十年,可能也评不上副高,但只要安心在乡村从教,待遇问题一定能解决,很稳定人心。”刘勃说。

  2019年,镇原县评聘各级教师职称1088人,其中基层中高级736人,占67.7%。

  “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村教师流失情况依然存在。”镇原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成桥表示,农村“空心化”带来的年轻教师社交困难、农村环境对年轻人的吸引低等因素依然阻碍着乡村教师“留得下”“留得稳”。

  不过,他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学校和教师不仅将为乡村振兴做更大贡献,乡村发展也将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大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9-10 14:15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7-07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