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2018年扶贫日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山西农业大学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姿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2018年,山西农业大学“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展现农大的担当和作为”获评全国省属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个典型项目之一,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教师《奔波万里送“金菌银菇”》科技扶贫事迹入选《凝聚创新精神汇聚创业英才—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扶贫典型事例汇编》,是山西高校唯一入选者, 这些成绩是对农大扶贫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将激励农大人在扶贫一线奋力争先,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8年扶贫日以来,学校以“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为主线,狠抓选派扶贫干部和暑期社会实践两个环节,合力推动扶贫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直面问题,发挥优势,攻坚深度贫困显成效
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学校响应号召,直面问题,积极行动,与吕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农科优势,深入实施“6+4+X”项目,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截止2019年6月底,市校双方合作实施的16个项目,共组织了校内外专家189人次,带领50余名学生,累计57次奔赴吕梁各地,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建示范基地700亩以上,引进试验新品种10个,新增精准扶贫养蜂户21个,提供优质蜂箱300套,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民达到500余人次。
在临县,以高培芳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团队,实施了“枣园防裂果与林下循环经济模式试验示范项目”,建立了1500亩防红枣裂果技术示范园和75亩“枣树—饲草—蛋鸡”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园,全年对临县技术指导14次,人员培训4次,培训人数达450余人,编制了“吕梁山区坡地枣园蓄水沟建设规程与标准”,示范枣园裂果率低于2%(对照枣园裂果率为28%),亩产800~1000斤(对照枣园亩产330斤),平均亩增收656元(对照枣园因枣锈病几乎没有收入)。今年,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园就能实现鸡、草、枣协同生长,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
山西农业大学高培芳教授现场指导枣农种植技术
在中阳县,以刘群龙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团队,实施了“核桃产业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引进了10个新品种,对现有51个核桃品种筛选,确定了中阳县3个主栽品种,建立了6个良种采穗圃,建设了“水肥一体化”“生草覆盖”“林下间作”“林下养鸡”等4个类型190亩的示范园,对各种类型的果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全年开展培训17次,技术指导30余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4项,编印和发放培训资料500余册,培训农民1300人次(其中贫困人数500人次),推广辐射2000亩、105户农民。去年,在遭受早春冻害的情况下,每亩核桃干果产量达到30~50斤(其它果园基本绝产),技术效果显著。
在岚县,以温银元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团队,实施了“马铃薯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引进试验10个品种,筛选出2个可推广早熟品种,引进9项技术,建立了1个500亩的“马铃薯—谷子”轮作技术示范园,对一个脱毒快繁种薯企业进行了技术升级。全年开展科技服务18次,技术培训4次,培训200余人次。推广辐射1500亩,带动贫困户300户,每亩节本增效200~300元,种薯企业脱毒苗产量提高了33.3%,单株结薯率提高了20%。
山西农业大学教师在田间
在方山县,以牛颜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团队,实施的“旱地机械化黄芪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300亩黄芪种植示范园,引进6项新技术,对6种野生药材进行引种与驯化,制定了“旱地黄芪机械化育苗技术操作规程”,解决了黄芪育苗移栽种子发芽率低、种苗质量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专家+合作社+农户”技术推广模式,协助方山县获批492万元项目支持。全年开展技术指导13次,举办培训班10次,培训1000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亩,带动贫困户106户。
在兴县,以董淑琦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团队,实施了“谷子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建立了200亩不同立地条件的示范园2个,引种试验10个新品种,筛选出4个可推广的新品种;引进7项技术,在兴县首次实现谷子联合收割,每亩增产50~75公斤、节约用工4~5个、增收250~375元。通过协调,使兴县获得“山西小米”品牌的使用权。全年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12次,推广辐射1000亩。
山西农业大学“谷子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团队
在石楼县,以姜玉锁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团队,实施了“蜂产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建成了3个可容纳150群蜜蜂的标准化示范蜂场,引进15个品种、118只良种蜂王,筛选出2个适合石楼县的良种,解决了移虫育王难的问题,制定《石楼县成熟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编制《石楼县蜜蜂周年饲养管理月历》,对230余户蜂农进行技术培训,使蜂群数量翻番,户均增收4000元。
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在养蜂现场
二、情系三农,无私奉献,扎根乡村一线解民忧
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选派职副县长、乡镇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群众所盼所愿,通过联系校内专家进行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学校派驻代县聂营镇的三位第一书记,帮助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和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多次受到市县表彰,2018年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当地村民集体签字请求他们继续连任,并给学校送来锦旗,三位同志也主动表态,要继续扎根农村,为当地脱贫摘帽、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其中,富振华,这位已到中年的第一书记,理应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但为了驻村帮扶工作和帮扶村的贫困村民,他只能将家庭重担卸在一旁,甚至无暇顾及临产的爱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食用菌周年化高产栽培项目当中,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使香菇、反季香菇和平菇的年总产值达到140余万元,纯收入最低可达74余万元。当地村支书程计平夸赞富振华说,“富书记给我们想出了‘富点子’,想方设法带领全村村民走上‘富路子’,过上‘富日子’,真是我们下街村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啊!”
三、投身乡村,治本扶志,凝聚扶贫力量勇担当
2019年,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在全校范围组建6支“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专项实践队、10支脱贫攻坚专项实践队、13支“山西农谷建设”专项实践队、8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实践队、1支青马工程专项实践队,赴省内外、城镇一线,通过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等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学习技术,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而且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信心,增强了他们的脱贫本领。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为民解困、帮民除忧、助民脱贫,努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现农大的担当作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