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李志民在“高校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上的致辞
2022-04-24 09:13
子民好好说公众号
作者:李志民
在“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研讨会
-暨高校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上的致辞
李志民
  各位同仁,各位来宾,线上和线下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本次《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研讨会-暨高校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活动,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话题。
  近期,教育部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怀进鹏部长指出,要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体化推进建设与应用。
  同时,《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也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公布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教师工作司等司局和直属机构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教育信息化都是重要内容。目前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都在加班加点推进相关领域的教育数字化治理。同时,日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隆重推出,等等。坦率地讲,怀部长把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到了教育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结合最近这一系列变化,我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不得不应对这样的变革
  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的四大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又称教育物质),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是三大要素,还有人认为教育是六大要素,咱们按照教育四大要素来说。
  首先是教育者的变化。以政府、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正在发生变化,凡是能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者,都可以被列为教育者,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者一般是处于可控可管状态,且具有职业追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线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如今的教育者来自五湖四海,种类繁多,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难以把握,虽然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教育内容了,但难以管控的教育者范围越来越大。
  受教育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都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属于互联网原居民,他们喜欢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习惯于屏幕学习,他们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而60后、70后的教师属于互联网移民,他们喜欢填鸭式教学,习惯于书本学习,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互联网“移民”对“原居民”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同,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教育内容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类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这样广,新知识成指数级增长,相应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数据、知识和信息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近几十年创造的成就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世界颠覆速度如此之快,仅仅不到15年,我们就见证了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通讯等设备,它们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一个人认为大学时接受的教育就足以应用一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原来的知识体系,很可能早已过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规学校教育时间还不到终身学习时间的10%。
  教育手段的变化。30多年前,当我们谈论教育技术时,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服务于教学过程,解决有学习欲望而没有学习渠道的问题,通过技术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和机会的问题。因而,传统教育技术服务就是利用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服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但是现在已然不同,在市场无形之手推动下,在线教育形式和种类多样化发展,智能化校园,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人才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等。推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教育要素变化对教育生态和形态带来的影响,还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教育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任。
  首先,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
  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首先是人的信息化,是人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其中起着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推动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
  其次,教育信息化重在提高全体国民的信息化素养,实质是将信息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
  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需要多管齐下,教育信息化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应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设计、教材选编、考核要求等方面的优化,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教育信息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多渠道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和利用。
  最后,我想回到国际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来。
  疫情一度切断了国际教育交流,大量国际教育交流转战网上。我们国家目前还在实施严密的防控政策,我从美国回来就被隔离了总共6个礼拜,前天才解除隔离。鉴于这一现实,我们可能更需要重视和利用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推进国际教育交流,无论是在线教学还是留学生管理上,而不是躺平。我前两天在志文总对东北林业大学国际学院的访谈中看到,我们学校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艰难推进国际交流,难能可贵。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必然会成为我们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我特别想提醒一下其中的安全问题。
  前两天是国家安全日,习总书记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俄乌冲突爆发,第一仗就是网络战,相互瘫痪对方的网络。在关键时刻,乌克兰向美国喊话求救。近年国家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密,这是和我们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以及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直接相关的。国际教育本就处在教育比较敏感的第一线,尤其是破解围剿中国,污名化中国的第一线,不可避免地被政治化,安全风险系数就更高。希望大家在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问题,数据安全的问题。在这方面,大家可能没有切身感受。举个例子,每年高考录取,我们对高招网站进行扫描中,都会发现几十种安全漏洞。前些年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证中,相关系统就不断被攻击。你们负责的来华留学生,其数据就高度敏感。
  如果没有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我们所做的一切信息化探索工作可能就都归零了,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李志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