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更多的视障人士能够过上更独立、更自由、更自信、更有尊严的生活。”带着这个理想,中国香港青年李苑甄放弃了澳洲、美国等海外工作机会,来到广州开展导盲犬训练的工作。
1月19日,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举办的沸腾新青年盛典在线揭幕,李苑甄发表主题演讲《爱,如影随行,导向光明》。在演讲中,她呼吁公众给予导盲犬、视障人群更多关注、包容和支持。
中国盲人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731万盲人,而目前全国仅有约200只经过专业训练的导盲犬,盲人能申请到导盲犬的概率是0.01%。李苑甄在演讲中呼吁:“希望大家能重新认识导盲犬,跟我一起让盲人的生命也沸腾起来,让他们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
以下为李苑甄演讲全文:
我是广州导盲犬学校的校长李苑甄。广州导盲犬学校是华南地区唯一专业培训导盲犬的机构,成功培养的导盲犬、符合资格的导盲犬会免费送给有需要的视障朋友,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带导盲犬出去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很多不理解的人会问:“那么大的狗,真的不会咬人吗?”作为一只预备的导盲犬,首先要选的是它的血统。导盲犬的血统是指它是来自一个导盲犬家族。从小狗出生开始,我们就记录每一天的数据,如果小狗咬人的话马上就被淘汰。小狗咬人是遗传的,现在我们所有的小狗都能保证是不会咬人的。其实导盲犬发展了100多年,世界上有超过100间导盲犬学校,但没有一间学校发生过导盲犬咬人的案例。
作为一名导盲犬导师,我是怎么走出来的呢?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过去我花了4年多时间学习导盲犬的训练,包括训练狗的技术,还要懂得评估狗的行为、个性,还要懂得狗的肢体语言,还学习定向行走。定向行走是盲人出门的方式,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戴着眼罩,把自己当作一名全失明的人一样去餐厅吃饭、坐公交,最后让导盲犬带着戴了眼罩的我在路上走路。当然,这些训练和培养也是为了让我能更好地跟视障朋友沟通。
作为一只预备的导盲犬,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导盲犬从小接触的人类都会给他们很多的爱。所以大家在公众场合看到导盲犬,即使你轻轻踢它一脚,它也从来不会想这一脚是友好还是敌意,可能会觉得你在跟它玩。导盲犬是把它跟人类的爱放到视障的主人身上,把视障主人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看成为是它最重要的人。所以导盲犬每次带視障主人出门,走路的时候不会让他碰到意外和危险,每天都会安全地把主人送到要去的目的地。
我们常说导盲犬不仅是視障朋友出门避开危险的一个工具,更是视障朋友24小时陪在身边的孩子,还是他们的家人。我来广州工作之后遇见一件事,虽然是比较少发生的,但却让我非常难过。一位使用者的导盲犬生病了,然后离世了,当天晚上动物医院的院长打电话给我,他说:“校长,你还是过来医院一下吧!你的狗好像不行了。”晚上1点多,到医院后,使用者的女儿说妈妈已经哭晕过去了。她醒过来的时候,跟躺在手术桌上的导盲犬说:“每一天都是你带妈妈出门、每一天都是你带妈妈上班,每一天你都陪在我身边,今天你把我抛下,我明天怎么上班?我明天怎么出门?”我心里真的特别难过,我不知道能够说什么,我知道说什么都不可能让她好过一点。那一刻,我只能答应她一件事,努力培养另外一只导盲犬带她出门、带她走路。
我们学校从我刚来时候比较困难的情况,走到今天成为一所比较具有规模的学校,也有了很多的志愿者。一路走来,有三点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第一,我们在网上开展了一个线上的筹款,即云领养的项目,现在国内发展得非常不错,解决了我们营运的问题。
第二,导盲犬都很勇敢,不管什么危险,只要你鼓励它,它就会走过去,这是我要向导盲犬学习的地方。
第三,我感觉使用者们都是用心看世界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外表、因为你有没有钱而跟你做朋友,他们觉得你是好人,他们就觉得你是好朋友,这个朋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是激励我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原因。
在国外,我带导盲犬训练的时候可以去很多公众场合,每一个公众场合也都会接受在训练的导盲犬、在工作的导盲犬,可是现在国内只能是盲人带着导盲犬进入公众地方。作为训练人,我们带导盲犬进去多数都会被拒绝。我们希望可以给导盲犬开放更多能去的地方,创造尽量好的训练环境。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广州有1800万人,可是在工作的导盲犬只有4条,4条中已经包括了我刚刚说的去世的那条导盲犬,所以现在广州工作的导盲犬只有3条,在申请的视障人士却有很多。从全国来看,大概有1700多万盲人,但在工作的导盲犬不到200只,零点零零一的比例,而在国际上,导盲犬与盲人比较合理的比例通常是1%。
我想告诉大家,在我认识的盲人群体,尽管他们有视力的限制,但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想跟我们一样安全地走出家门。我们一直在努力地为他们提供一位能够带他们去更远方的小伙伴、一个家人。希望大家能重新认识导盲犬,跟我一起让盲人的生命也沸腾起来,让他们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
谢谢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