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开启2022?腾讯课堂联合南方周末为青年办了一场会,来回答这个问题。
2022年1月19日,腾讯课堂联合南方周末发起的沸腾新青年盛典将在线揭幕,世界冠军邓亚萍、眼科专家陶勇领衔7位沸腾新青年代表开讲。
他们当中的一位,是被称为“职场锦鲤”的孟羽童。
这个年仅22岁的应届毕业生,在专业不对口、实习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就凭着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从节目里倒数第一的位置一路逆袭成功,最终打动了董明珠,成为众多青年眼中的“毕业生天花板”。
“能吃苦,活跃,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很强。”是董明珠对孟羽童的评价,也是她能够逆风翻盘的底层逻辑。
一条注定被淘汰的“锦鲤”沸腾翻身,拿下董明珠的认可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的几位候选人中,孟羽童的“对手”要么是985名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科班生,要么是实习经验丰富的海归精英。与他们相比,学西班牙语的孟羽童劣势明显。
这种“注定要被淘汰”的局面,似曾相识——邓亚萍她赢得全国冠军,理应进入国家队的时候,5个教练有4个反对,原因是身材矮小。与邓亚萍一样,面对质疑与挑战,孟羽童不放弃、不认命,投入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努力、去学习。
认识到在专业知识上的短板,孟羽童首先是踏踏实实地研究市场营销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付出比其他人超过一倍的努力。有一次考核的主题是策划一个女企业家参加的活动,在截止日前一晚方案被全盘推翻了。她复盘了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根据新的嘉宾、场地以及实际预算情况,连夜重新做出一版方案,展现出了超出一般人的学习和调整能力。
孟羽童的努力、拼命、要强,让董明珠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在一次团队合作中,当几个人意见出现分歧而争论不休时,她果断地抛出一句话来结束争执:“我是负责人,给我时间,我能搞定”。这个表现让董明珠眼前一亮。她这样评价孟羽童的强势行为:“不是说内心要强就叫强势,而是我想要的都能做成,做好,这才叫强势。”
最终,董明珠不仅把实习生转正名额的一票投给了孟羽童,还直言希望能把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能吃苦,活跃,学习能力、反应能力很强。”是董明珠对孟羽童的评价,也是她能够逆风翻盘的底层逻辑。
“职场锦鲤”的另一面:耳边有风,灵魂有火
这种大反转让孟羽童连续多天冲上热搜。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评论说她是“职场锦鲤”。
在互联网,锦鲤更多代表了幸运,代表获得了超出自我能力范围的机遇。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条锦鲤是真正躺平的,它们需要不停游动、跳跃,来保持自身的活力。
孟羽童朋友圈的个性签名是:“耳边有风,灵魂有火”。
耳边有风代表着她一直在奔跑,她说:“因为你只有在奔跑的时候耳边才有风。”灵魂有火,代表了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她说:“勇于去承认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大学时,孟羽童辅修管理,学习舞蹈和主持;面试时,孟羽童跳女团舞活跃气氛。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 “职场锦鲤”的说法,孟羽童的头脑“十分清醒”,她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只是比一般人幸运。
“因为老板的一句话,让我获得了很多被曝光的渠道和流量机会。作为普通人,还是应该继续保持努力,在大家的目光下一点点成长。”
这种在全网聚光灯下成长的感觉,对孟羽童来说就像是一场“职场小白的养成游戏”,这场游戏的玩家是她自己,而网友是观众。“只要持续奔跑,总有通关的那一天。”
个人是时代的一滴水,但每一粒水滴都有自己映照太阳的方式,当水滴升温、加热,时代的海就沸腾了。科技和互联网,是另一道映照到水滴上的光,让我们看到了万千个沸腾起来的新青年身影。
在腾讯课堂上,汇聚了超过13万家机构的40万门课程,每个月有超过2600万的青年在线学习编程、设计、汽修、摄影……这一年他们累计在屏幕前度过了7000万个小时,相当于8144年。通过学习,他们当中有人从工厂汽修工成为IT工程师、有人从叉车工人成为网络专家、有人从门锁设计师成为智能制造业最吃香的“特效仿真专家”……
这正是腾讯教育、腾讯课堂举办沸腾新青年盛典希望传递的价值和理念——让终身学习、终身努力,帮助每一粒水滴升温、沸腾。在这样的背景下,沸腾新青年盛典是时代的一个注脚,呈现、记录、传递沸腾新青年们用学习和努力的力量突破局限,与时代同频共生、成长,直至进化的故事。
盛典还将表彰2021年度十大沸腾新青年。不管身处何地,起点在哪,他们的内心无一例外都相信学习和努力的力量,不躺平不认命;保持着终身学习与强烈的努力,向前奔跑;他们努力与奔跑所迸发出的力量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向上生长,甚至推动了行业的进步。
锦鲤面前的路并不是一片坦途。
离开节目的虚拟现场进入真正的职场后,孟羽童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持续沸腾?
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1月19日19:00在线揭幕,届时,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孟羽童,这条从不躺平的“锦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