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力学学科迎来了一批重量级人物”。5月19日上午,流体力学著名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林建忠教授,世界知名的冲击动力学专家、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Shim教授以及潘建华、陈晖、林骥等学术骨干正式加盟宁波大学。学校举行隆重的入职仪式。校党委书记朱达、副校长赵全军等出席仪式。吕朝锋主持。
“今天是5月19日,‘我要求’,一个美妙的巧合,隐含着宁波大学从未像今天这样求才若渴。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大师,建设好力学学科关键还是人才。”朱达指出,宁波大学在3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但面对高校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艰巨的“双一流”建设任务,压力剧增,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力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宁波大学建校之初的优势学科,建设好力学也是宁波大学“不忘初心”的体现。建好力学学科意义不仅在宁大,对浙江省乃至全国力学学科的布局都有重大意义。宁波大学在全力推进力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中,化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学校党委把建好力学学科作为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把力学学科建设好,努力把它打造为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优势、王牌学科。他表示,学校也将尽最大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优越的事业发展空间。
朱达为林建忠、潘建华、陈晖、林骥佩戴校徽并颁发工作证,Shim教授因疫情无法到场,由其委托代表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郑宇轩副教授接受校徽、工作证。
吕朝锋表示,这是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相信林建忠教授、Shim教授以及三位学术骨干的加盟,将会进一步推动宁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事业发展,也将在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学科方面取得新突破、再攀新高峰,支撑力学一流学科建设。
赵全军介绍林建忠、Shim以及三位学术骨干的简要情况。
“建设宁大力学意义重大,也责无旁贷。”林建忠在讲话中用“来了”“干嘛来”“来干嘛”8个字表达了加盟宁大的缘由。他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讲述了自己的力学情结、宁大的盛情相邀,表达了投身宁大事业的决心:“今天是5月19日,就是‘我要久’,我愿意与宁波大学一起建设力学学科,水滴石穿,希望我来了能让水滴加快,穿石更快!”
Shim通过视频发表讲话,他深情回顾了与宁大近三十年的渊源和交集,感谢宁大的诚意邀请,并表示“希望我能为宁大冲击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力学学科教师代表胡开鑫教授表示,对一所大学而言,一流学者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他们能够帮助年轻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林建忠、Shim等一流学者的加入将给宁大力学学科带来正循环的“马太效应”,力学学科的全体教师将与引进人才团结一心,共同开拓学科发展新的未来。
据悉,力学学科是宁波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的学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领军人才数量不足、人才梯队有待优化等短板,急需高层次领军人才加盟。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聚非常之力,方能成非常之功。宁波大学把力学学科建设作为2022年度“七大攻坚任务”之一。学校“挂图作战”,细化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校领导深入学院、学科、科研团队开展调查研究,谋定建设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学校上下一心,召开多场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专题会,对标对表,研究突破。宁波大学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打出硬核组合拳,聚力攻坚“双一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宁波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力学的一个突破口。随着多位高层次力学人才的加盟,加上今年年初宁大已引进的交叉力学著名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吕朝锋教授,如今宁波大学力学人才队伍建设迅猛发展的态势已开始显现。
此外,宁波大学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动力学学科强优势、提能级、拓前沿。主要是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强化顶层设计,凝练研究方向,打造1个学科高峰(“爆炸与冲击动力学”)、3个学科高地(“智能结构与器件力学”“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极端环境材料力学”),拓展“力学+土木、机械、信息、能源、海洋、环境、生命、体育”等交叉领域的“1+3+N”学科结构布局。学校还建立学科特区制度、给予政策资源倾斜、构建举校推进机制等,聚焦力学,蓄力攻坚。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代表参加会议。
相关链接:
林建忠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对象。其学科专长和研究方向为多相流、纤维悬浮流、微流体力学、湍流及拟序结构、流体机械。
Victor Shim教授:世界知名的冲击动力学专家,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主持创建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冲击动力学实验室。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多孔材料、3D打印微晶格、高强度织物装甲的弹道穿透、防护结构的冲击响应等。
吕朝锋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非均质材料与结构力学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耦合问题、柔性智能器件的力学分析与设计、材料生长与自组装力学及其应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被SCI他引4500多次,H指数30。
潘建华博士:2017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力学专业,2017年至2021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获得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杰出博士后”荣誉。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颗粒流动的机器学习建模、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结构网格高精度数值方法等。
陈晖博士: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就读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机械与航空航天系并取得博士学位。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机械与航空航天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致力于拓扑力学与声学超材料调控机理、设计方法、静态和动态调控等一套系统化的研究。
林骥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在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担任访问学者,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界面力学、软物质力学、固体本构关系,涉及力学、机械、材料的多学科交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