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江苏海洋大学宣告诞生。自此,江苏结束了没有海洋大学的历史。江苏海洋大学的成立,寄托着党和人民的期盼,意味着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新年贺词中有一句话,“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使我们深受感动。作为江苏海洋大学的一员,怎样才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必须作出切切实实的回答。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蓝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回顾世界发展史,每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之路,无不都是通过经略海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经略海洋的传统,自古就有开放意识和大海一样的开阔胸襟,秦始皇曾派徐福从连云港启航东渡,开启了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
江苏是经济强省、海洋大省,毗邻海域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黄海,但一直没有海洋大学的支撑,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2009年4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连云港视察时曾动情地说:“《西游记》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新时代的‘西游记’。”
“后发先至”,立意高远。江苏海洋大学就是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诞生的。应当说,对学校而言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但同时也意味一个新使命的落地生根。江苏举全省之力建设海洋强省,连云港也正在以“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和担当,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我们江苏海洋大学,理应在书写新时代“西游记”的灿烂华章中,做一个敢当敢为的“孙大圣”。
江苏海洋大学是一个向海而生的学校,对海有着与生俱来的依恋之情。这些年来特别倾心在校园里营造一种蓝色文化气息。比如,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深水池旁,师生们在模拟海浪的轰鸣声中,研究测试水下智能机器人;集展示、体验、学习、研究功能于一体的海洋馆、海洋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每天接待着来来往往的学者、师生……每个到江苏海洋大学来的人,只要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学海、知海、爱海”的育人氛围。
学校面向海洋拓展办学空间,凝练海洋特色学科方向,大力推动海洋与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涉海专业和学科,建成全省唯一的海洋类优势学科“海洋科学与技术”,建成5个涉海二级学院,4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与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密切相关,几乎覆盖了江苏所有的海洋产业门类。
近年来,学校牢牢抓住海洋强国战略等重大机遇,坚持“扎根淮海、面向黄海、辐射沿海、走向深海”发展战略,以沿海发展和海洋经济振兴为己任,以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江苏沿海地区、连云港海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各类科研项目中,涉海项目数量高达70%,成果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制剂、海水养殖、海洋药物、海洋信息与监测、海洋智能装备等各个领域。
药学院高嵩博士参与的项目“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微藻型DHA生产及应用上的技术垄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渔民教授”阎斌伦开发的高效清洁养殖技术,引发中国海水养殖的“二次革命”,获得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奖”;“巾帼标兵”王淑军用海洋微生物发酵提取稳定右旋糖酐酶,为龋齿病防治提供国产新方案……
我们要筑起全省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高地,要成为驱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19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更名圆了几代人的梦。如今,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必须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勇担新使命,服务好我们国家的海洋事业。
半年来,全校上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建一所什么样的海洋大学,怎样建好海洋大学”这一核心命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1+5”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为未来五年及中长期发展绘制蓝图。
《西游记》主题歌中有一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古语说,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海洋大学,海洋事业蓬勃发展为学校赋予新使命,“一带一路”建设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学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学校推进内涵建设、加快变革与转型、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提供了新动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