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专家组调研暨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
2019-08-14 11:00
暨南大学
作者:
  7月29日-30日,教育部专家组深入我校对“双一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行为期一天半的中期检查指导。专家组成员为: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教授,浙江大学认知与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张智君教授,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黄民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庆昌教授,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高教研究所所长蔡三发教授,专家组秘书中山大学王旭初老师。专家组肯定了我校在国家“双一流”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付出的努力,并就组织架构、学科建设与本科建设关系等提出了4点意见。
  7月29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1111会议室召开“双一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汇报会。教育部专家组专家、教育厅科研处处长欧阳谦,我校校领导林如鹏、宋献中、刘洁生、张荣华、叶文才、夏泉、张宏,学校11个部处负责人,“双一流”建设学科及8个广东省“冲补强”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及其秘书共计50多人出席此次会议。叶文才副校长主持会议。
  林如鹏书记致欢迎辞,他说,暨南大学药学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学科以及药学、新闻传播学等8个学科成为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是百年暨南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全校师生备受鼓舞,上下同心,举全校之力打造高峰学科。他表示,为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学校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坚持“以双一流引领高水平、以高水平推进双一流”的工作思路,共同推进学科建设。他认为,“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已经进入中期阶段,亟需教育部专家把脉诊断,不吝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他指出,各重点建设学科应真实、全面地展示学科建设情况,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认清不足,查找差距,寻求突破,迎头追赶。他希望,学校机关部处认真听取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协同合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黄达人和欧阳谦介绍此次入校指导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宋献中校长作题为《暨南大学“双一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自评总结》的报告。报告从“双一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举措、体制机制改革进展、主要建设成效、对标分析、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计划等五大方面向专家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8个广东省“冲补强”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依次从学科基本情况、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及下一步举措等方面向专家进行学科汇报。
  当日下午,黄达人、严建华、欧阳谦在校长会议室深度访谈宋献中,了解了学校办学定位、工作举措、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等情况。与此同时,专家组分组前往8个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调研,与院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进行座谈,进一步了解学科建设情况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
  7月30日上午,专家组分组在行政楼836和837会议室举行专家与学校部处座谈会。专家组与学校发展规划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处、社会科学研究处负责人进行深入座谈,进一步调研学校发展状况。随后,专家组召开内部会议进行深入研讨,形成对暨南大学“双一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共识。
  专家组内部会议后,在学校行政楼1111会议室召开暨南大学“双一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专家意见反馈会。专家表示,暨南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校领导、机关部处以及学院师生为此的付出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学校下一步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专家建议:一是重建学校组织架构,既要统筹布局,加大各种资源的整合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学院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处理好学科建设和本科建设的关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进行本科教育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三是平衡好学校在转型飞速发展时期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认清转型过程是个长期的过程,鼓励大家宁静致远、安心治学;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并参与其中,增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师生满意度。
  宋献中表示,学校一定认真吸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接下来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力争更好更快地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他希望,全校师生齐心聚力,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把暨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