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将双减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提到,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答复表示,教育部已启动了校外培训立法研究,重点研究理顺校外培训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对相关实践进行总结,对一些难题(如怎样确定校外培训立法的定位,应该以什么层级、形式、程序开展立法等)进行深入研判,对一些关键点(如对校外培训从业人员、材料课程、培训收费的管理举措中,有哪些措施亟须上升到立法层面予以解决等)进行实验探索,目前已起草了校外培训监督管理条例初稿,正在加快推进。
教育部表示,在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教育部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指导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统筹,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各地各校普遍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2021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到到秋季学期末的92.2%;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强化教学管理,注重教研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健全质量评价,保证学生学业质量,各地各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
教育部还表示,实现“三个提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激励等课后服务保障制度,我们指导各地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要求,加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激励,推动各地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截至2022年6月,全国95%的县区已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在各地推广试点教师轮岗制度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好教师的休息权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