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21〕第23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就业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就业工作难题,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加大放权力度,增强就业主体活力。推进基层就业办法改革,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自治区人社部门出台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用人自主权,明确部分岗位采取定向招聘、免试直接考核、降低贫困县乡镇事业单位开考比例等方式,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落实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人员享受考研加分、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优先录取、事业单位专项吸纳、所在单位考核直聘等优惠政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扩大企业岗位增量。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将原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证、刻章许可证等系列证照功能合体为一,简化市场主体相关登记管理,有效降低投资创业成本,进一步扩容企业吸纳就业空间。推进就业派遣政策改革,扩大毕业生就业自由度。优化简化就业手续,取消广西高校毕业生在区内落户、就业报到、档案转递等与报到证的关联,用毕业证进行同效替换。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如需报到证,可享受“网上申请+审核打印+直达邮递”的一站式服务,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领取到报到证。
优化管理效度,发挥就业数据效力。建立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动态管理数据库,增强就业帮扶针对性。将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人口库与全区高校毕业生数据库进行比对,建立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基本库。各高校据实核定本校人数,完善相关信息,纳入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形成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动态管理数据库。自治区教育厅通过数据库精准掌握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求职进展,实时监测各高校帮扶情况。目前动态管理数据库中已覆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4.3万人。建立立体式就业核查机制,增强就业数据精准度。探索完善“院校自查、省级教育部门现场核查、第三方机构网络核查”三个全覆盖的就业信息核查机制,在各高校完成就业数据自查后,教育厅组织12个核查组赴全区76所高校开展现场核查,第三方机构进行电话和网络核查,针对核查出的问题,责令高校立即整改,确保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就业统计到位。建立就业信息精准衔接共享机制,增强就业工作连续性。完善教育、人社部门责任清晰的“纵横双线”毕业生信息衔接共享机制,“横线”即两部门之间高校毕业生信息顺畅衔接,开展毕业生数据全字段精准无缝交接;“纵线”即全区121个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时从数据库中获取未就业的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信息,开展走访摸排,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就业见习等服务,举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努力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提升服务精度,提高就业资源供给力。优化“供需”对接方式。以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导向,前置就业精准供给,聚焦泛珠江三角洲重点产业集群、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戍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共同开展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推动实现产业链、教育链、就业链的有效对接。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双选活动,增设“直播带岗”环节,扩大双选活动受众范围,吸引更多毕业生实现“云签约”“云就业”。指导高校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线下招聘,科学安排就业双选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主动精准推送毕业生信息,提高人岗匹配度。加强省际就业协作,与广东省联合举办粤桂“专精特新”企业校园招聘与校企洽谈会,广东省组织400多家企业到广西高校进行洽谈与选才。截至9月1日,全区为2021届高校毕业生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59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4.4万个。搭建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云平台”。自治区教育、法院、劳动监察部门三方联动,成立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联动化解中心驻高校工作站,通过“云享法庭”实现网络立案、开庭、调解,以一站式服务形式有效降低维权成本,努力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延伸就业服务广度。开展住房租赁政策及房源推广进校园专项行动,解读公租房、购房补贴标准与申请程序,介绍各类房源情况与优惠措施,帮助毕业生解决住房之忧。取消毕业体检和重复性入职体检,明确用人单位常规入职体检结果在有效期内可互认共享,不得要求毕业生重复体检。推行档案转递手续网上办理,毕业生可通过手机实现“云报到”,使就业手续办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暖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