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助学贷款有哪些优点?财政部详解
2021-09-15 12:32
央视新闻
作者:

  央视新闻9月14日消息,国家助学政策帮助成千上万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眼下恰逢秋季学期开学之际,那么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助学政策都有哪些呢?可以用“奖、贷、助、勤、补、免”这六个字概括。

  据介绍,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构建起高等教育阶段“奖、贷、助、勤、补、免”全方位学生资助体系。

  所谓奖,指的是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校内奖学金等。以本科生、专科生国家奖学金为例,对特别优秀的本专科在校生给予奖励,每年奖励6万名,每人每年8000元。

  贷,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住宿费等。

  助,是通过设立国家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费。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3300元。

  勤,是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取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补,是大学向具备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补助,主要有短期生活费补助、交通费补助等。补助标准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免,则是给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减免学费,比如服兵役的大学生、公费师范生都可以享受减免学费政策。

  财政部部长助理 欧文汉:这一系列政策多年实施下来,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全国各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学生3678万人次,资助资金1244亿元。切实做到了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就助,一个都不能少。

  不仅如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可以申请高校绿色通道、新生入学资助等,入学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入学后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参与勤工助学等,成绩优秀的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实现了全链条无缝帮扶。

  财政部部长助理 欧文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根据学生资助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好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安心求学、学有所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国家助学贷款有哪些优点?

  国家助学政策帮助成千上万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眼下恰逢秋季学期开学之际,那么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助学政策都有哪些呢?都是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与银行普通贷款有什么不同呢?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呢?

  据介绍,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与住宿费,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学业,1999年,我国启动国家助学贷款。22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更好满足了学生贷款需求,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2010年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12.7%。2020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378亿元,资助学生506万人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持。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在很多方面与银行普通贷款是不一样的。

  财政部部长助理 欧文汉:出发点不同。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设立的本意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国家助学贷款更便利

  不仅如此,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或担保。大学生可自主选择贷款地点,既可以选择在家门口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也可以选择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办理校园地助学贷款,相比起来,贷款更便利。

  国家助学贷款条件更优惠

  而且国家助学贷款利率较低,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浮30个基点。在校期间,学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本人不需偿还利息和本金。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学制加15年,最长可以达到22年。同时,设置毕业后还本宽限期,最长5年,其间只需偿还利息,不需偿还本金,减轻学生还款压力。

  财政部部长助理 欧文汉:还款可救助。贷款学生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可按规定申请还款救助,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通知再次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4000元,扩大了使用范围,优惠力度更大。

  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每人每年提高4000元

  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通知》,明确在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和使用范围方面,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8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2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6000元。学生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应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通知》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