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发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
2021-06-02 16:42
教育部
作者: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近日,教育部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研制《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书》,向各位家长、校长、老师、学生和社会各界发出五条倡议(倡议书全文附后)。

  一、加强引导监督,杜绝“电子保姆”。家长应当主动学习掌握眼健康知识和技能,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要均衡饮食,规律生活,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时间。

  二、坚持“一增一减”,落实“五项管理”。学校要定期组织视力检查,加强近视监测干预。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保障学生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统筹推进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三、学会科学护眼,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养成正确用眼习惯。

  四、积极推广科普,精准有效防控。专业医疗机构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进一步加强临床诊疗、科学研究,通过视觉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五、构筑防控体系,社会合力攻坚。有关部门要以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综合施策。社会各界要积极构筑全民参与的防控网络,有效保障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书

各位家长、校长、老师、同学,社会各界朋友: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树立全民爱眼意识,在2021年6月6日第26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引导监督,杜绝“电子保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当主动学习掌握眼健康知识和技能,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可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电子保姆”。要均衡饮食,规律生活,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时间。

  二、坚持“一增一减”,落实“五项管理”。学校是近视防控的主阵地,学校要定期组织视力检查,加强近视监测干预。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放松眼睛,保障学生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统筹推进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和成长环境。

  三、学会科学护眼,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养成正确用眼习惯。要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做到“三个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放松眼睛。

  四、积极推广科普,精准有效防控。专业医疗机构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创新科普模式,加大科普力度,增强公众科学、正确的爱眼护眼意识。进一步加强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强化大数据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视觉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科学研判形势,精准防控,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五、构筑防控体系,社会合力攻坚。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攻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有关部门要以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综合施策。社会各界要积极构筑全民参与的防控网络,有效保障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呵护眼睛,远离近视。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眼护眼,共创光明未来。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

  2021年6月1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