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拟结合疫情防治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强化灾难防护教育
2020-09-08 10:53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9月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49号(教育类051号)提案答复的函。《答复》指出,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研制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并开发有关教学资源,进一步在课程教材中强化灾难防护教育。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49号(教育类05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材提案〔2020〕7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儿童灾难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现答复如下:

  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未成年人是重点保护对象。教育部对儿童灾难教育高度重视,将其融入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之中。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立“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课程目标,有关课程标准分学段系统安排“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与方法”学习内容。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小学1-2年级学生“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救助方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小学3-4年级学生“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听从教师指挥,并做出安全的行动”;小学5-6年级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简易处理方法”;初中7-9年级学生“懂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如拥挤、暴恐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提高在社会交往中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中也安排了相关教育内容。如小学1-2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救助办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小学3-6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雷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境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等。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立“健康地生活”主题,要求学生学习有关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等知识,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号)《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教基一厅〔2014〕2号),每年暑期前还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各地和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此外,还组织遴选了山东防震减灾科普馆、江苏民防教育体验馆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引导中小学生开展应急安全教育体验。各地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12·2”全国安全交通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灾难防护教育活动。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研制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并开发有关教学资源,进一步在课程教材中强化灾难防护教育。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对儿童灾难防护教育高度重视,自2016年起,积极倡导包括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进学校在内的卫生应急“五进”工作,推动学校卫生应急社会参与。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通过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公民有效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广泛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应急疏散演练等方式,深入推进应急知识和技能进学校,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向包括学生在内的人群广泛普及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尤其针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根据年龄段特点,加强避险教育,掌握危险情况下避险逃生技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素养。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针对校园安全事件特点、发生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校园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配合开展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演练,切实增强校园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8月21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4-19 15:23
中国教育报 2020-03-05 09:02